扯大锯了,拉大锯,姥姥门口唱大戏,唱的什么戏?…………,已经记不清童年时这首儿歌的全部歌词,只记得小时候看戏时的许多热闹情景。
家乡的村里,镇上如果临个集贸市场,村长就会挨家挨户集资,请一个戏班子,热热闹闹唱几天,让庄里合乡的人都来看戏顺便也认识一下集贸市场的地方,在七十年代精神娱乐和物质有点匮乏的时期,看一场戏足以让人回味好多天。
戏班子来了以后,就用好多木板和木头搭起一米多高的戏台,戏台上用绿色的帆布盖上棚子,前面垂下红色和粉色的帷幕。接上电,安上音响,好听的音乐悠扬的传向远方。本村人赶紧告诉外村的亲戚朋友来看戏,外村的七大姑八姨们有骑自行车的,有步行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坐着马车和牛车上,浩浩荡荡的向戏场拢来。戏台周围已经聚拢了好多小摊贩跟集贸市场一样,有卖包子的,卖烧饼的,糖葫芦瓜子花生……悠扬的音乐伴着各种叫卖声真是热闹非凡。
大人们在戏台前方找好位置放好板凳,等着戏开场,我们小孩子们没有耐心等待,吃着糖葫芦跑到后台偷偷看演员们化妆,很喜欢看那些花花绿绿的戏服和各式各样的道具,还有那些多姿多彩颜色绚丽的油墨,看演员们一层层,一笔笔往脸上涂抹画,小花旦画的柳叶眉,杏仁眼,脸蛋白里透红那叫一个漂亮,大花脸画的横眉竖目,黑的红的油墨一道道画在脸上,阴暗又恐怖,我们正看的出神,只见大花脸拿起一把大刀,一吹胡子,冲着我们大吼一声“哇!呀!呀呀!杀啊!……”吓的我们一哄而散跑出后台。
前台戏已经开场,多数是唱的京剧,河北梆子,记得看的戏剧有《打金枝》《白蛇传》《窦娥冤》《秦香莲》听不懂戏文唱的什么,也看不懂什么剧情,喜欢看戏里小丑的幽默风趣搞笑的说词,也喜欢看武生打打闹闹,更喜欢漂亮小花旦那干脆利落的说唱,不喜欢青衣和老生那化妆和悲悯的唱腔,抽抽嗒嗒,咦咦呀呀,一句话唱起来没完没了,此时各种小吃的香味充斥着整个戏场,我们溜出戏场在小吃摊上吃了一个烧饼 两根果子,三个包子,在看看戏台还咦咦呀呀的没唱完呢,感觉无聊再啃几根甘蔗,买几个小玩意,戏没看几段,钱到花了不少。
我们在戏场里里外外,来来回回的穿梭着,大人们看我们来回晃,就说我们安静会儿看戏,告诉我们戏很精彩,比如演到《白蛇传》了,大人们告诉我们说:“孩子你们看,这俩人是长虫变的,青衣服的是青长虫,白衣服的是白长虫,一会儿变过来”我们一听说人会变蛇,感觉肯定有意思,就安静的看戏,结果看完了整场戏,也没看见变蛇的。演到《窦娥冤》了,听大人说:窦娥太冤了,冤的老天爷都给下了鸿毛大雪,我们一听什么,要下红色的雪,只见过白色的雪,红色的雪真没见过,就一直等着看戏台上下红雪,看到戏收场也没看到下红雪,只看到戏台上飘落一些白色的纸屑,现在想想为当时年幼无知感到好笑。
人生如戏,在生活的舞台上各自演绎着不同的角色,戏台上的角色有生,末,净,旦,丑,好人和坏人,让人一目了然,而现实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好人和坏人,又怎么能分别的清呢?只有经历过了,才会切身感受一些人在一些事上,演绎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