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的厨艺大受一家人欢迎。尤其是以前吃饭最挑剔的小女儿,现在每顿饭都吃得忍不住对我竖起大拇指,饭后恨不得把盘子都舔干净。
你要问我,这是经过大师培训高人指点了吗?其实没有。说起来诀窍只有八个字: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缘起于前段时间我看了一篇关于小孩子营养膳食的文章,主要内容就是给孩子饮食要清淡,少放调料,免得膏粱厚味伤了孩子脾胃。我看后深以为然。其实这些道理我早就知道,但知道跟做到是两码事。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要时不时的有人提醒一下,不然时间长了就偏离轨道了。
其实我平时做菜,在当地来说算是清淡的了。因为当地的饮食习惯偏于重口味,无辣不欢,爱吃大鱼大肉,盐味重,调料多。我是个外来媳妇,从小娇生惯养没做过饭,长大后大江南北都生活过,厨艺纯粹是摸索自学,融合了南北特色自成一派。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厨艺在俩娃的刁钻挑剔中日渐精进。
我平时炒菜有时会放点辣椒。炖肉的时候会放八角、花椒等,炒菜的时候喜欢放点生抽。
从看了那篇文章之后,这大概有一个月了,我做菜基本上只放油和盐,而且减少了量,连葱、姜、蒜都很少放,辣椒、生抽、醋几乎没用过。
自从我做菜少放调料以后,小女儿每天都夸我做菜好吃。其实以前也夸,只是没有像现在这么天天夸,顿顿夸。我说其实我就是少放了那些调料。小女儿一边吃一边小大人似的说:“嗯,不错,这是食物本身的味道,是自然的味道。”
小女儿以前吃面条,不放醋她都不吃,还要放很多。我说醋吃多了也不好,但她哪里肯听?但自从喜欢上了这“自然的味道”以后,连吃面条时必不可少的醋都很少放了。
因为不用再费心去放乱七八糟的东西,做饭这个让我有点头疼的问题,现在也变得简单了。
其实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孩子其实是喜欢天然的清淡的味道的。刚出生的小婴儿,只喜欢吃有点淡淡甜味的母乳。随着渐渐长大,是谁给他(她)添加了越来越多的味道呢?还不是我们大人把自己的口味强加给了他们。其实小孩子娇嫩的脾胃是经不起这些调料的折腾的,时间一久伤了脾胃,胃口不好,开始挑食,于是大人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千方百计把饭菜弄得更加刺激味蕾,好让孩子能多吃点。于是孩子们的脾胃越来越虚,口味越来越挑剔。这就是个恶性循环。
还好,我自从有了孩子,比较注重健康养生,平时饮食只要有时间就尽量花些心思,做到既可口又健康,调料放得比较少。孩子的胃口和味蕾还没有被惯得很坏。
还记得我和小女儿以前一起看过的一集《熊出没》动画片,说的是光头强开了一家饭店,请一位著名的美食家来品尝。这个美食家尝了光头强的菜以后很生气,说他做得太差了,一点味道都没有。熊大熊二来了,一尝,很好吃啊,于是把光头强做的菜吃了个精光。他们认真思考了一番,然后把这个美食家从头到脚给洗了个干净,好好刷了牙,让他彻底放松。然后又给端上了一模一样的一盘菜,这次美食家一吃,觉得太美味了!原来美食家品尝惯了各种重口味的美食,他的味蕾已经不能接受食物原本的味道。而经过彻底的清洗和放松以后,他才品尝到食物原本的味道是多么美妙。
当然,做菜少放调料,也不是说随随便便把东西扔进锅里,生的做成熟的就行。要注意不同食材的搭配,比例,火候。同样的东西, 有的人做出来色香味俱全,有的人做出来就是一锅惨不忍睹难以下咽。这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嗯,还需要一点魔法。这个魔法就是一颗有爱的心,只有能感受得到我的爱的人,才能体会到这淡中的真味。
其实,不但是饮食,生活也一样。“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询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人到中年,开始学会删繁就简,享受人生本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