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年半的产品经理,谈谈自己这一路走来对产品经理的不同阶段的感悟
阶段一.
逻辑思维能力。刚开始做产品经理的时候,画原型,画流程,觉得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是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能很清晰直观地把一个东西表述给团队,进行开发。很显然,逻辑思维能力固然重要,但是现在回过头去想想,那是很偏向于执行层的范畴。
阶段二.
需求分析能力。不断收到各种角色的需求,老板、其他部门、用户。这个时候对于需求需要有一个很强的分析能力,为什么做这个需求,这个需求背后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需求这么做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大多数用户想要这个需求,但是我们是否一定去实现等等。
阶段三(增值业务产品经理)
需求本质是为了盈利,不是用户。这是在做增值业务产品经理时的感悟,特别是当时运营想在产品内部放置广告位的时候,我那时候是一味的拒绝的,因为不想让用户看到广告,而影响体验。特别是当时深受张小龙的产品哲学,情怀、简单等等的影响,非常抵制这种影响用户体验的做法。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做了广告位,因为市面上大多数产品跟微信是不一样的,别人有巨大用户支撑,谈逼格、情怀是没有问题的,而我们是创业型公司,创业,公司首先要谈活下去,其他逼格情怀之类的放到以后再说。因此,做产品经理有时候确实要带着很多无奈做出一些你不希望,但是在当时来看是正确的决定。
阶段四
理解能力。这里说的不只是理解用户,而是理解他人。工作中经常会有运营给我提需求,以前我特别反感他们提的需求,觉得产品目前阶段更多的是需要做本身功能迭代,而不是搞活动,因此经常会拒绝他们的需求,也会导致双方关系的矛盾化,不利后续双方的工作更好开展下去。大家都知道产品经理要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那为什么同样不能站在运营角度去思考问题,为什么别人会提这个需求,如果这个需求本身有问题,是否应该有更合理的方式说服对方,而不是想都没想就拒掉了。(当然,有遇到过那种特别冥顽不灵的,那就自然倒霉吧。。。你也只能做好自己)同事间的相互理解可以促进工作更好开展,朋友间的相互理解可以让友谊更好持续下去,所以理解他人太重要了。
阶段五
自我总结能力。做了不少项目,有很多坑的项目,也有几个稍微满意的小项目。虽然总是会在项目上线后观察反馈效果,但是总是缺少一个静下心来,认真并且反复去思考整个项目过程中哪些做的好,哪些做得不好,哪些原本可以避免,哪些以后可以借鉴,也就是项目复盘,项目复盘才是一个人真正成长的关键。虽然大多数产品经理都没有机会做出爆款产品,但是决定一个产品经理是不是好的产品经理,本质上不是看他有没有做出好产品,而是在于他对做过的项目有没有进行一个深刻的反思总结。
阶段六
个人感悟能力。我的身边没有产品大牛,所以我常常会抱怨说因为没有大牛,所以自己的成长太缓慢,当然这确实是一个原因,有一个产品大牛带确实可以让你走不少弯路,但是这种机会通常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在身边发现几个产品经理每次上班手头没事情的时候总是在网站上刷微博,或者聊天,她们其实从来就没有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有过认真的思考,也不会主动性去了解,去学习,只有领导安排任务,于是她们会去完成,完成后就又开始刷微博了。其产品经理实是一个需要自身主动性去学习,去感知的岗位。如果你只是把希望寄托在产品大牛身上,那其实你的成长空间也十分有限。多去思考,多去感悟,多去交流学习,是一个产品经理成长过程中始终需要具备的技能。
阶段七
个人思考体系。我们是否经常有过这样的感受,就是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它仿佛写得很对,但是看完后我们好像又全忘记了,主要还是因为这是别人的总结,别人对,我其实没有特别在意书上把产品到底是划分为哪几个层,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等等之类的,也不会特意纠结于产品分析的框架是怎么样的,不是说这些不好,而是因为这是别人的东西,别人的东西确实是可以给我们很多的良性帮助,但是我可能不会特别局限于某些别人给的框架上,俞军说产品经理要理解他人、理解世界。这句话对吗?当然对,但是这是他在自己一生的产品从业生涯中总结出的结论,对我们来说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完全照着他的观点走下去。产品经理更需要的是养成自己的产品观,一个属于自己的思考体系。现在越来越能理解张小龙说的那句话: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产品经理对我而言不只是一个岗位,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其实自己原先很多思考问题的方式、深度以及广度都打开了,而且确实能从表象更深入了解到问题本质,不管以后自己是否是继续从事互联网这个行业,产品经理的从业经验对我未来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最后,这是我在做了一年半产品经理的感悟,这是一个一直不停推翻自己的过程,相信未来回头看这篇文章,我还是会推盘目前的一些观点,因为有思考才会有推翻,推翻了才能更好的进步。
挺惭愧的,说了这么说,大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其实以上很多点自己都还没真正做到,反正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