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48秒的中国动画入围奥斯卡,名为《低头人生》,动画以夸张的手法讽刺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低垂45度角的头而不自知。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公众号层出不穷,众多APP多不胜数,一觉醒来,微信、APP充斥着令人烦心的小红点。有人说,这是一个用碎片时间学习、阅读的时代。然而,信息爆炸,一度让我疲于奔命。
那些曾收藏的文章,静静的躺在收藏里,犹如打入冷宫,不见天日,不得宠幸。一度我订阅号内关注几十个公众号,这些公众号大多曾发表过令我感触颇深的文章。数十个公众号,意味着至少数十篇的文章更新,小小的红点最是不能忍受,以至于每天甚至专门腾出时间阅读,以为这便是学习。然而,这却要占用不少时间。数十篇文章,在阅读筛选的过程中大多只看题目的吸引力,而有些文章读到最后,才发现论调和故事脉络都无限接近。更有个别的文章逻辑全无。除此之外,手机内还有各种APP,学习德语、英语、古诗词、阅读等学习成长APP,我以为我会抽碎片时间学习,然而不过是点开消除那个令人讨厌的红点和数字。众多订阅号和APP,让我成为亡命之徒。
信心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适应快速阅读,却丧失了细细品味内涵的能力,直接导致不少人凡是8分钟以上的文章便已不耐烦,不过是手指划过屏幕。朋友经常会发一些文章给我分享,有时我读过后便会问道转发给我的理由。得到的不过是‘觉得写的好’,很简单粗暴,有些确实不错,但有些不过辞藻华丽,但是逻辑混乱,实在不知哪里写得好。更有几次,分享给我的文章主题与之前的分享大相冲突,甚至站在对立面上。有时会和朋友提及,而朋友却对文章毫无印象。信息爆炸,疲于奔命的阅读让人们正在丧失思考。
短时间阅读习惯促使几千字的文章读起来都有疲乏的感觉。然而短时间的阅读,一时间只是觉得不错,却很难感触极深,毕竟数百字的文章会有怎样的深度呢?未曾有过主观思考的文章,只是在被动的接受,里面没有自己的思想。每日疲于奔命的自我学习,不过是把他人的思想灌入自己的脑子,被动接受到习惯自然,那不过是他人的思想,甚至不知对错。
阅读所得,不仅仅是阅读表面的内容,还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没有思想的阅读或许只能成为‘书呆子’。
为了更有效的利用手机的便利,我总结几个小方法,希望能够给和我曾经一样疲于奔命的你一点建议:
一、删繁就简。众多的公众号信息重复且无用信息较多,不如留下一两个同类优秀的公众号。并在文章中选择不错的两篇进行深度阅读。日更一篇的公众号更值得选择,毕竟那一篇文章在小编处已精选了一遍。
二、分类选择。个人关于文学类的公众号关注,定义每天阅读、精读。另外我也关注了其它类别,如关于文案的公众号,便是放松和空闲多些的时候阅读,作为业余学习和了解,不做强制阅读要求。同时关注了一些旅游公众号,这些公众号平时一扫而过,看不看随心情,只不过适当的记住些地名,在需要出行时关注会多一些,参考一下经验。这个可以根据对自己的重要度进行分类排名。
三、专注而一,我们大多都只是凡人,专注而一能够是我们更快有所进步。在时间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学习类APP选择一个就好,通常来讲,每天用三十分钟学英语,比每天学习英语、德语、韩语各十五分钟要有效的多。
信息爆炸,我不要成为亡命之徒。选择和过滤必不可少,而思考更是在阅读、学习中能够成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