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定投即定期定额投资。利用股票、基金等投资工具投资时,有一次性的单笔投资和定期定额投资两种方式。
“定投”概念出现的时间不长(相对股市的存在时间),最初主要作为证券投资基金的一种“营销手段”存在,很多人对“定投”理解也源于此。
至于一次性单笔投资的概念,不必多说。
看好投资标的后,是将所有可投资资金一把梭哈呢?还是分成十份、二十份……定期、等额分批次投入更合适呢?这两种投资方法的选择值得思考。
目前,“定投”方法被很多人奉为珍宝。但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定投的优点(相对一次性单笔投资) ,全部都经不起推敲,是的,全部都经不起推敲。下面是针对“常见优点”的分析。
1、简单,无需看盘,无需打听小道消息,节约注意力。一次性投资也简单,也无需看盘、打听小道消息,甚至比“自动扣款”更便捷。
2、定期投资,积少成多 。这是攒钱的方法,不是投资的方法,攒钱带来的资产增值和投资带来的资产增值是两码事,所以这一条也不算定投的优势。
3、不用考虑投资时点,轻松做到“低买高卖” 。前半句算不上优势,因为一次性单笔投资也可以做到无视投资时点。后半句更是鬼扯了,多说就是浪费时间。
4、平均投资,抹平波动,分散风险。定投相当于对股票价格变动曲线的相等时间间隔的采样,自然可以抹平股价曲线的波动,但抹平曲线波峰的同时也在抹平波谷,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在分散收益,不是吗?
5、定投可以产生、增强复利效应,放大收益。复利效应只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收益率,二是持有时间,定投是对收益率有贡献呢?还是对持有时间有正面贡献呢?定投甚至是在主动缩短持有时间。
6、克服人性弱点,无视涨跌。一次性投资也可以无视涨跌直接买入,所以这一条不是定投的优点。
7、避险。其主要思路是“我们无法预测一个公司的短期股价波动,但是我们可以预测一个公司的长期价格走势。有了这样一个前提是我们为了避险就把资金在时间维度上分散开投资。自然你的风险也被分散了。最终你买到的均价不一定衡等于那个期间的均价甚至可能低于那个期间的均价。说简单点就是通过定投,你可以更大概率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你想买的资产。 ”其实这一条跟第四条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其论证过程中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分散风险的同时必然也在分散收益,其结论如果更正一下就没问题了:最终你买到的均价不一定衡等于那个期间的均价甚至可能低于
或高于那个期间的均价。说简单点就是通过定投,你可以更大概率以更高的价格(相对一次性单笔投资)买到你想买的资产。可这样的结论并没有什么价值。
以上列举或说明过程可能并不全面,不足之处或许可以通过下面的内容弥补吧,以下内容是支持我上面结论的主要逻辑(以投资股票为例)。
创造,是财富增长的主要方式,上市公司是一系列机构筛选出来的优秀的创造财富的公司,所以投资购买股票是分享优秀公司创造的财富的有效手段。从历史数据看,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财富在“长期”的维度上是持续增长的,在“短期”的维度上是涨跌无序、杂乱无章的。所以从概率上讲,股票的长期价格容易预测,短期价格难以预测。
基于此,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阅读财报、分析基本面等方式选出一只长期看好的股票,此时如果把资金平均分成十份逐月定投,投入第一笔资金的同时谁能预测一个月后、两个月后、三个月后……的股价是上涨还是下跌呢?不知道,因为短期走势难以预测。如果涨跌概率各占一半,那还不如一次性投入,这样还可以节省时间、精力干点有意义的事。
再进一步,我们准备买入的是长期大概率上涨的股票,在具备长期上涨趋势的背景下,下个月上涨的概率应该高于1/2(哪怕只高一丢丢),到这里,实在想不出所谓的定投究竟还有什么优势。
此时,估计很多人在直觉上仍然坚信定投可以降低风险或强化收益,我本人也不例外。虽然我的理性很久之前就认为定投毫无意义,却仍然压不倒直觉的力量,实施定投策略的冲动颠扑不灭,结果就是一直在理性和直觉中左右摇摆。或许我的思考和分析过程存在问题,如此的话希望有人能够帮我指出来,我一定会万分感激,这是在帮助我升级大脑操作系统,是对我的最大帮助。
另外,假如你觉得本文对定投概念的认识有道理,仍不建议你将可投资资金一次性全部投入。个人认为最合理的策略是,投一部分,留一部分,留一部分干嘛?等待大事发生啊!什么是等待大事发生呢?林明樟(MJ老师)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