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用户眼中也有不一样的支点。如果你问我支点是什么样的?
我会回答:热热闹闹的区块链内容社区,币圈大小消息的聚散地,内容通证经济的试验区。它有光明的未来,当然也有些许的隐忧。
这里有豪华的团队
创始合伙人:林应明,迅雷第一任CTO,前腾讯研究顾问,百度高级研发,快乐学创始人。
创始合伙人:许林,前最右技术总监,前搜狗图片搜索技术总监,花朵宝宝相册创始人。
创始合伙人:王攀,前最右产品总监,前高德数据产品总监,花朵宝宝相册创始人。
这里有界面友好的应用
作为一名不成功的内容平台用户,在驻足支点之前,我曾先后流窜于币乎、知币、币车、币看、ONO等社区。对各应用的“容貌”可谓有资格评头论足一番,要问我“颜值”最高是谁?我会摸着良心告诉你:支点。界面简洁、舒适大方、操作简单、交互性强……所有能想到的词,用在对支点APP的评价上都是恰如其分的。
这里有公平合理的机制
在币乎,我曾经发了三篇自认为用心的原创,结果是个位数的点赞,近乎零的收益。但来到支点后,虽因文笔有限,极少发文,更未上过几次推荐(惭愧,我上过的有限几次推荐都是搬运来的),但哪怕是简单的写评论,只要用心也一样能收获点赞以及可爱的精评。
人人平等,人人参与。支点的白皮书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伯乐、专栏作者、点评师、媒体,支点的生态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和谐共生的。大V们写行情预测和项目分析在推荐栏里频频露脸,普通支友也可以在闲谈里谈天说地,爆个料搬个文偶尔也能有惊喜。在支点,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及更重要的收获和自己付出相匹配的PVT。
当然,这里也有些许的隐忧
内容局部水化。凭心而论,在众多的区块链内容社区中,支点的防水化已经做得很到位了。免疫系统和治理员的存在,让支点的评论区免于被“顶”、“赞”、“互访互赞”侵扰。但是,依然有用户在支点闲谈里抱团互评,推荐栏里的文章下面,文不对题的评论也屡屡可见。甚至于某些项目方也在水,发一张图片或者到处雷同的币圈资讯是其日常。
版权潜藏争议。印象中一位团队成员说过,支点不是个写作平台。实际上支点也是这样奉行的,上推荐栏的标准在于内容对投资是否是有价值的,不管是长篇大论的行情预测还是一张微博截图的爆料,伯乐和社区团队认为对投资有价值,那就可以上推荐。至于文章是原创还是搬运,并不苛求。这符合支点是区块链投资者自由交流与协作的社区定位,也符合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精神,但却与现实世界的知识产权保护是相冲撞的。随着支点在海外不断开疆拓土,版权方面的隐忧会越来越成为现实。
熊市是个敌人。PVT上所计划公布后,社区里许多人在担心可能到来的砸盘,不时有热心的支友在讨论是否要引入锁仓机制。坦白说,本人对PVT上市表现也有点悲观。但是,我担心的不是所谓砸盘,而是熊市。熊市吞噬信心,并成为价值黑洞。
赞歌唱了,刺也挑了,就说这些吧!愿支点和我们一起穿越寒冬。
(支点昵称:电车骑士 ZID:148454670)
��}>���q�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