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分享表达?

昨天我第一次参加大宝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大家讨论了一个话题叫做“如果你的孩子不爱分享表达,该如何沟通?”虽然会上做了些分享,但是时间有限制,没有讲得足够的深入。考虑到身边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困惑,我想在这里详细分享一下我的个人心得。希望我的分享能对你有一点点的帮助。

要做到让孩子愿意开口和你分享他的学习生活与想法,你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入手:

01建立一个稳定安全的家庭环境

首先,建立安全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夫妻之间经常争吵,使用语言暴力,孩子感受到的一定是不安全。在一个不安全的氛围中,孩子会深陷恐惧,害怕,不安,紧张的情绪当中,在这样的负面情绪下,孩子是不可能愿意开口说。这个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实际上要做到,还真的挺难的。你说哪对夫妻没有吵架呢?确实,世间没有不吵架的夫妻。那怎么办?技巧和重点不是不能吵架而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其次,父母的语言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有一本书叫《父母的语言》,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也许你以为你家的孩子是在上学 后才和别家的孩子拉开差距的,实际上是在三岁以前。三岁前孩子跟孩子之间看起来没有差距,但那个时候其实差距就已经被拉开了。这本书里面提到一组数据:13-36个月大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脑力劳动家庭是487句话每小时,工人阶级的家庭是301句话,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是178句话,父母忙于工作,让孩子看电视的不算。3岁的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量,脑力家庭是4500万个单词,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是1300万个单词,相差整整3200万个单词。3岁的孩子掌握的词汇量,脑力家庭是1116个,福利救济家庭是525个,相差了591个单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就是儿童的语言当中平均95%的词汇和父母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是原件”你就知道,你看到你的孩子是怎么说话的,你就能够反思你自己是怎么样说话的。如果在家里你也不热爱表达沉默不语,那我们也很难培养出一个热爱表达分享的孩子,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

父母的语言是你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最廉价最大的资源,从现在开始赶紧利用起来吧。

02学会正确的发问

首先,问题要具体化。

很多家长特别喜欢问,宝贝,你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啊?坦白说,这样的问题是无法引导孩子给出你想要的答案的,因为太大,太宽泛了。我们要把一个大的问题切割成一个个小的具体的问题,孩子才能更好地回答你。比如说,宝宝今天在学校都跟哪些小朋友一起玩了?都玩了哪些游戏?宝宝今天在学校中午吃饭都吃了什么菜?这样孩子才能回答出你想要的答案。

其次,要问开放式的问题,不要问封闭式的问题。

什么是开放式的问题,什么是封闭式的问题?封闭式的问题就是你问的问题,你的孩子只能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你,这就是封闭式的问题,比如,你问,“宝宝,你今天上了数学课了吗?”孩子的回答只能是“上了”或者“没上”。这样子你很难让孩子打开话匣子。但是如果你的问题是“宝宝,你今天在数学课上都学到了什么?”这就是开放式问题。因为这时候孩子是需要通过仔细认真的思考后才能给出答复。他可能会回答你“我们学了20以内的加减乘除,还有。。。”注意在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当孩子回答问一个问题后,你要学会用一个神奇的句子,叫“还有呢?”来引导他继续往下说,直到他实在说不出为止。

03学会正确的倾听和给予正向反馈

首先,在倾听的过程中,保持中立的态度。

在倾听过程中很多家长总喜欢评判、指责或者过早地给建议,其实这都不不利于激发孩子的表达欲,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不管你怎么说你一开始就已经把孩子放在了错的位置,你的潜台词都是:不对,你这样不对,你应该这样。这样不平等的交流沟通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和被控制,因为害怕而不敢说。

有本绘本叫《我不敢说,我怕被骂》,这本书里面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她在一天当中干了很多件小错事,不小心把袜子弄破了,偷偷地把不喜欢吃的水果扔掉等等,也许在大人看来都是小事,可是在孩子心中都是非常非常大的事,因为害怕被父母责骂,而不敢说,太多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导致了肚子痛。很多时候孩子不说,不是不会说,而是因为害怕被骂而不敢说。

其次,及时的正向反馈很重要。

当孩子做了分享后,一定要第一时间给予正向的反馈。所谓的正向反馈,不是简单的一句:很棒。这样孩子是无法理解你真正表扬的是什么,一定要在很棒后面加上具体的原因。当我看到孩子一大早就在那做手工或者画画,我会说:宝贝,你这么早起床就在画画,很棒,因为妈妈看到了你对画画的热情,认真和坚持的态度。这样孩子就知道,噢,妈妈肯定的是我的认真和坚持。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说也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错过了很多最佳的教育时机,但是没有关系,因为种一棵树最佳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当下就行动,永远不会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