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哲学家们认为生活是受苦,我们的一生都在面对苦难。上期我也提到了加缪,他的《西西弗斯神话》就重点描写了这种荒谬的苦。对应我们现在的社会,这种荒谬似乎也一一对应,在日益“原子化社会”的今天,对于苦难、对于生活,我们该如何对待呢?我想通过哲学家的观点来思考,或许能获得一些帮助。
反抗虚无
就如同加缪所倡导的一般,西西弗斯日复一日的推石头是没有意义的,人生里充满了这样无意义的苦难,我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荒谬性。但西西弗斯没有放弃过,他的重复不是愚笨,而是始终抱着一种蔑视的眼光去默默对抗着命运。
加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
如同人生是不断重复的苦难,那么这种坚持的对抗与蔑视就是有意义的,我们改变不了“推石头”这样的任务,至少我们能对自己的心态与精神做主,毕竟与死亡相对的活着,也一样严肃重要。
用理性避免
说起斯多亚哲学派,现在也广为流传的就有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斯多亚学派认为人类大多数的欲望和情感都是非理性的,主张要与宇宙和谐统一,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激情过正直有责任的简朴生活。
我同意过度追求欲望容易引起贪婪,过一种简朴的生活对身心舒畅也很有帮助。但我认为斯多亚哲学的这个观点有一定时代的阻塞性,因为现在大家所处的环境下,苦难不是都来自于自我过剩的欲望,追求正直简单的理性是好的,但如同叔本华宣扬的禁欲超然一样,这种状态也很容易让我们陷入更深的虚无。
众生皆苦
从佛学上来说众生皆苦,我们的现象界都是因缘际会,因业而生的“如梦幻泡影”,世间人各有各的业和苦难,而佛家通过修静和涅槃,追求超脱出因果来消解苦。
佛教”四圣谛“
苦谛:生活是苦;
集谛:苦源于欲念;
灭谛:欲念可以被消除;
道谛:人们可以通过遵循”正道来消除欲念;
苦可以被消除,无欲无求本自清净,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种善缘来消”恶业”,但我的理解是佛学讲的善是首先自己要修静,我行善缘不是要去马上求回报的,而且有缘就可以选择行善,也依旧是“缘起性空”的,但更多的善缘,会改变这个世间。
需要强调的是,思考苦难不是歌颂苦难,苦是无意义的,也由不得自己来控制,一些可以说是客观规律的随机性,也可以说是“业”,但苦是人人都不想要的,以及我认为除了"时代的阵痛“,大家都各有各苦的表象,内核才是重要的。所以我们需要思考,来面对人生的各种苦难,不管是对抗还是修行,始终活着才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