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橙色封皮后的书封面,橙色封面是逗号,内页是!号
前几天崔妹纸分享了个
#关于进击智人#的演讲视频,
主讲袁硕。
看完她直言这个小哥哥太有趣了
好奇的我也跑去围观,
37:53分看完,
我表示崔妹纸说得太对了
说实话,
比袁硕更懂古人类学的专家肯定不少,
但真是少有人能像他那样,
将冷门的领域讲得风趣幽默又饱含知识点。
抛开他,十二年格斗经验+八块腹肌的这俩加分项。
不可否认,
他确实是个会讲故事的人
在《袁硕暴红,不光因为有知识》的一篇社评中
作者尼德罗评价道:
青年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
在《人类简史》中说过,
智人之所以能够战胜比自己更健壮且会造工具和使用语言的尼安德特人,
秘诀就在于他们会讲故事。
讲故事的本质是“虚构能力”。
我们讲故事时,我们使用语言时,
并不限于客观描述对象,也会不可避免地虚构。
正是这种能力或者说这种脾性,
从而得以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植入民族、国家、公司、品牌以及网红这些实际上我们摸不到的东西。
所以啊,会讲故事是人类智力进步的标志,
它让我们摆脱枯燥,获得美好的生活乐趣。
而会写故事,
则让我们能更真切地触摸到“生活的实感”。
推荐这本《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为了便于携带,我把封皮去掉了,其实是橙色的)
怎么发现这本书的呢?
某天我转发了一篇有关非虚构写作的文给我同事,
他老人家阅毕,
给我推荐了这本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作者:马克·克雷默/温迪·考尔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副标题: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是在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的尼曼叙事新闻会议上,围绕非虚构叙事艺术和技巧的主题,51位全世界优秀的记者编辑的讨论发言。
作者马克•克雷默(Mark Kramer),是该基金会的总监和驻留作家。他和他的团队将这些发言进行浓缩编排,汇成了这锅经验和解释的高汤----《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通俗地说,这是51位媒体精英的演讲稿。
全本九章,围绕话题构思、作品结构和品质的塑造...到出版的细节,覆盖了写作的方方面面,里面的一些小技巧对媒体从业的读者确实很有帮助。
非虚构写作,
在国内新闻里,也可简单称为故事性新闻写作
这本的几页下来,
着实发现真的是一本厚厚的经验浓汤。
里面料太多,担心遗忘,准备分阶段来记录笔记。
整本书346页,今天看到第45页,先MARK下一些笔记,后续完整的读书笔记再写。
让我们来刻画一个场景
一位记者在接到采访前,
他的常规工作一般是
收集资料--定采访时间--采访-写稿-发表
在采访前,他可能会遵循前辈的经验,在一张白纸上尽可能写下不少于20个的问题,这20个问题既是采访准备也是他前期对文章思路的预架构,毕竟,谁都不会打无准备的战。
第一篇故事之重:故事,是寓意之言。带着意义(前期定的文章基调)去(准确)写故事、整理故事,然后讲出属于你自己的故事(创造)。
第二篇深入私人生活:关注细节,寻成有“私人生活”的人(不一定是成功人士,但一定能代表一种生活的意义的人),和他们呆一起,获得信任,让他们向你吐露真情实感,建立情感连接。
第三篇叙事性作品的想法:问自己:这个故事要讲什么?关键的点子或想法是什么?然后将这个故事和某种更大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主题升华)。
第四篇巨好玩的难度新闻:发觉好奇心,勤思考。
第五-六篇寻找好的主题:一个作者/编辑所提的几个问题:如何提问题。多读书,勤思考。
第七篇为讲故事而做的采访:10个窍门:这篇打重点,1.定一个让读者欲罢不能的话题。(高情感阶)2.获得好“路子”3.找到叙事线的正要展开情节。(好例子,三个左右最合适)4-7.寻找各种细节 8-10 提炼观点,珍惜采访过程中一闪而过的灵感和idea
对于录音,我建议还是要用的,但不依赖。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