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故里、儒风邹城—山东篇(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出自于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的孟子。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最为突出的成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的成长离不开智慧母亲的悉心教导和为其创造的良好外部环境。“孟母三迁”故事在中国已家喻户晓,成为千古佳话,其教育孩子的方法几千年来备受人们推崇。正在山东旅游的我,决定直接从青岛坐火车到孟子故里邹城去学习参观。

邹城既是孟子故里,又是孔子诞生地,古称邹鲁圣地。邹城与曲阜同属济宁管辖下的县级市,曲阜孔子(至圣)和邹城孟子(亚圣)所形成的孔孟之道(儒家学说),长期在中国主流思想中占主导地位。

2021年5月11日早上,我到达邹城,在火车站附近寄放好行李,问清相关事宜后,坐公交车去孟庙、孟府景区(庙、府仅一街之隔)。

1、孟庙

孟庙与孔庙齐名,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元朝时孟子被封为“邹国亚圣公”,孟庙又称为亚圣庙。孟庙规制堪比故宫,走进孟庙,仿佛穿越到古代的时光遂道。庙内古木参天,遍地丰碑满壁诗,五进院落的建筑风格,彰显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正南门为“棂星门”,是孟庙第一道门坊,棂星意味着孟子是天上的文星下凡,含有尊孟如尊天之意。棂星门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重修,1978年大修。走进棂星门,就到孟庙第一进院落,东西两边建有“继往圣”,“开来学”木坊,以此赞誉孟子对儒家思想做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功绩。“棂星门”3个贴金大字,是清同治年间山东巡抚丁宝桢手书,木坊由丁宝桢所建。


孟庙第二道门坊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亚圣庙石坊(图1),穿过亚圣庙石坊,进入孟庙第二进院落。院落里甬道两侧,长着众多古老苍松翠柏,这些古树历经沧桑,至今依然枝干挺拔,郁郁葱葱。院西侧有一座高2·4米、口径1·4米的“金大安三年铁钟”,钟内铸有“重臣千秋,皇帝万岁”八个大字。

泰山气象门原名仪门,是孟庙的第三道大门。门前有两株银杏树,遒劲挺拔的树干,千百年来一直春华秋实,硕果累累。越过泰山气象门,走进孟庙第三进院落,孟庙的门、殿多集中在这个院落。

承圣门是孟庙的第四道大门。承圣是对孟子的评价,赞扬孟子是儒家学派的正统继承人。承圣门东有座高大碑亭,是为康熙皇帝御书“御制孟子庙碑”而建,世人称此亭为康熙御碑亭。

跨过承圣门,来到第四进院落,孟庙中心-“亚圣殿”在此。亚圣殿是历朝历代祭奠孟子的殿堂,也是传播孟子儒学思想的地方。亚圣殿历史悠久,始建于宋宣和年间(1121年,其基石是宋代建庙时原物),明弘治年间重修。亚圣殿重檐间高悬竖匾一块,上书楷体贴金大字“亚圣殿”,匾周盘绕着5条立体云龙。正中门楣上悬挂一块横匾,上书“道禅尼山”4个金字(乾隆皇帝亲书)。殿内有26根擎檐巨型石柱支撑着殿堂,迎门2根柱上,悬挂一幅巨型凸镌抱柱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1756年手书钦赐。殿内正中贴金神龛内供着孟子塑像,着正一品服色(沿宋代1086年旧制),手执镇圭,庄重肃穆。神龛上方正中横悬着清雍正皇帝(1725年)钦赐“守先待后”金字巨匾(雍正真迹,因匾在高处,特殊年代幸免被毁)。人们身临其境,不由自主产生出一种景仰之情。

亚圣殿前的露台下,有一口古井名天震井,始建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井畔石栏是清道光年间(1831年所建)。井畔有一石碑,碑首题额“天震井”,碑文记载此井形成始末。

亚圣殿之后是始建于元朝的寝殿(1497年),最初名“邾国公祠堂”,专为供奉孟子父母的殿堂。明弘治十年(1497年),孟子57代孙,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的孟元,重修増建孟庙时改称“寝殿”,成为供奉孟子夫人田氏的殿堂。

启圣殿是供奉孟子父亲的殿堂,始建于明弘治十年(1497年)。孟子父亲被封为“启圣邾国公”,殿内神龛中供着孟子父亲塑像。

孟母殿位于启圣殿后,亦称“宣献夫人殿”,与启圣殿同时兴建。殿内祀孟母仉(zhang)氏,神龛中无孟母塑像,供有孟母牌位:“邹国端范宣献夫人之位”。殿内一小神龛盒内,有陪祀的孟子立体石刻像一尊。

孟庙里竖立众多着历代碑刻,被称为“孟庙碑林”。孟庙碑林是我国除西安碑林、曲阜孔庙碑林之外的又一大型碑林,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变化、书法艺术和历代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孟子的封赠及孟庙变迁的珍贵实物资料。

孟庙古朴幽静,环境优美,古树多达430多株,尤以唐代所植的一株槐树(国槐)最为著名。上千年的槐树,树干开裂,上部自然形成一树洞,承托墙头顽强生存,在树皮滋润下,千年老槐树仍枝繁叶茂,繁延出新的子孙。史料记载,孟子第56代嫡孙孟希文曾在树洞中望到月亮,题字“洞槐望月”,使国槐成为孟庙一大古树景观。

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的木结构门坊-亚圣木坊,是座纪念性建筑,木坊正中门楣横书“亚圣”二字,位于孟庙垣墙之西,横跨在南北通衢的大街上。

2、孟府

离开孟庙立即到相邻的孟府,被称为亚圣府的孟府大门正中匾额上书“亚圣府”三个贴金大字,往里面走就是称为“礼门”的二门,正中门额悬“礼门义路”,二门与大门建筑形式基本相同。二门内有个“仪门”,平时关着,只在皇帝幸临,宣读圣旨等喜庆大典或举行重大祭祀仪式时,鸣礼炮13响后才开启。

孟府的主体建筑是大堂,堂前檐下正中悬挂着清雍正皇帝手书,钦赐孟子65代孙孟衍泰“七篇贻矩”堂匾。大堂是孟子嫡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开读诏旨、接待官员以及家族节日、寿辰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孟府感恩堂及其他景观。

参观完孟庙、孟府,来到街上,只见路两边挂着众多孟子经典语句。“陪着妈妈游邹城”活动的文艺演出正在举行,呵呵,我到邹城为其助兴来啦!

3、孟林

曲阜“三孔”景点在一起方便参观,这孟庙孟府虽然在一起,但孟林“墓地”距离太远(在离邹城13公里处的四基山)。好不容易问到并坐上去孟林的公交车,结果到孟林时大门紧闭,无法入内。看见有几位村民在大门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玩牌,我请了位稍年轻的村民为我在大门处拍下纪念照准备返回。村民们告诉我,有人守门,多喊几次守门人就会出来开门。我接连大声喊了几次,一位残疾老人为我开了景区大门,然后填表测体温,特殊时期的程序要求一样不少。

孟林又称“亚圣林”,是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面积达900多亩,与孔林相似。进入景区顺着神道来到孟子墓地,那天仅有我一个游客来看望孟老夫子,没有人为我拍照,只有独拍景观。

孟林中正在维修的享殿。

孟林周边是农村,我5月上旬去的,田里生长着茂盛的绿油油水稻,一派生机勃勃景象,一幅希望田野的美丽画卷,呈现在眼前。此时,一位老大爷骑着摩托来到田边(询问得知已86岁),为我讲解他种的水稻,并让我骑上他的摩托,把我带到孟林公交站。衷心感谢老人热心相助,祝福老人家幸福安康长寿!

除“三孟”景区外,邹城博物馆很值得一看,儒风邹城尽现馆内资料中(图3儒家文化第一山-峄山。)。博物馆旁的“唐王湖公园”不错,去打个卡。

游了邹城,该到省城济南去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