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大三了,想回顾一下以前的生活,却不知从何开始~
曾记得大一刚开始,可积极的每天都去图书馆:或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或玩玩电脑,或独自漫步在操场上,总之让自己很忙,觉得那就是充实!在别人眼里,我是属于那种可努力的人,当然,也是特别喜欢独处的人~
后来有了闺蜜后,我们经常出去,尽管所在城市比较小,但总会让我们找到值得玩乐的地方,跟她在一块的时光让我觉得很开心。一直以来都是特别乖巧的孩子,从不逃课,从不赖床!每天七点左右准时起床~
大二悄然而至,原谅我到现在回忆不起来都经历了什么,只知道我跟她很少一块出去了,开始赖床了。
大三,就是我现在的生活。每天有课七点20起床,没课必到十点以后起床,或在床上看书,或看电影。不同的是,我的生活中,那个闺蜜好像慢慢淡出一样,我更多的是跟宿舍的人一起。开始了大家大一可能有的状态:一起起床,上课,吃饭,乃至逛街,聊天,散步~ 因为我觉得她们都有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她们的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对待事物的看法,不会像我一样,紧紧只是看到表象。我特别喜欢S君,处事能力超强,又能hold住全场!但恶习也会自然染上:赖床,不吃早饭,喜欢吃零食……
我一直以为每天有事干,不闲着就是充实,直到读了李尚龙的《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浪费生命》,原来懒,这个字有那么多含义,不仅仅指物质上,还有精神上。里面的那句话,“计划好,再奔跑。别懒于思考,懒于计划,傻傻的忙,到头来,或许除了疲惫什么都得不到!”触动了我,让我思考自己一直存在的问题是:懒于思考!大学过着过着就迷失了自己的说法,在我身上得到了体现:失去了前行的方向。有时候迷失太久,自己都不知道。大学,作为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应该不停的思考,对生活的方向有一个大致的规划,学会计划着做某些事情,同样也要学会放弃一些事情,人生本来就不是事事都顺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也不否认兼得的情况,但我觉得需要一定的基础~
之前,我很喜欢一个人在操场上散步:一直以为那样会让自己更心平气和:真正直视自己的内心:想要什么,该怎么做!可每次转完回宿舍,总是那样一副忧伤的样子,我以为是时间不够,还没想通。有一次,我给自己了三个小时,我发现那是徒劳的。想着想着就累了,越想越多,索性放几首歌。我发现这时候,无论你放什么歌,都会特别有感触,就算是欢快的也会听到其中的忧伤~
其实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多忙,只是自己的外在表现给人一种错觉:看到别人现在在看书,就顺理推得她很认真,也许,她现在正心烦,想着其他的事情。就是光环效应,当你想把一个人看作好人的话,那她在你看来,就一定是好人!
说这些,是为了告诉你,不要看别人,别人怎么样自己也怎么样,真正了解你想要的,并且努力去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一味的看别人会迷失自己的:如果真的想看一本书,不要只是看完就算了,那样只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跟精力,一无所获。尝试去写写感想,小时候尚且都有读后感,何况现在?
试想一下,你的一个朋友跟想你分享一本书,而正好你也读过,然后你们就分享读后心得,他说的头头是道,你也满口赞同,可轮到你说的时候,你哑口了,因为你只是很表面的去读书面上的字,而没有去深究,里面到底给我们展现了什么!
不要表面上的忙,傻傻的忙,了解自己真心想要什么,做一个计划,不要在一无所得之后才选择重新来过,因为那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丢失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