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本文参与#漫步青春#征文活动,作者:张茜维(安徽师范大学 2016届法学系),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
半吊人生
在我们了解很多人生道理之前,我们已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甚至有些道理,我们早已了然于胸。
大概成长,就是这样的切肤之痛吧。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曾经以为二十岁离自己无比遥远,现在却也近在眼前了。
不知不觉,我也有了整整十九年的日子可以回头去细数。回顾刚刚过去的十八岁,却很尴尬。
我看着的是大学的蓝天,站着的是大学的地面。可是闭上眼睛,我却分明觉得那个十五岁的自己定格在那里。倔强的,任性的,无知的,却绝对不要后悔,错了也不肯承认的,靠着自己就可以把一切都撑起来的,只有十五岁的自己。比起现在的我,我好像更喜欢她。在我至今为止的人生里,她是我想活成的模样。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做。就算后来需要十六岁,十七岁,十八岁的自己来承担。
对,我佩服的,是她的行动力。
来自于一种莫名的意志力。像一簇瞬间燃成燎原之势的火苗。
而事后的我,再没有了这种行动力。变得普通无比,不再以自己为中心,可是也不再将自己看得重要。
后来有人告诉我,“你都不爱你自己,凭什么还要求别人来爱你。”
是啊,凭什么呢。
失败比冰雹更厚重地砸下来,将火重重地砸下去,熄灭。
我认识不少学霸朋友,这些人归结起来,除了聪明,都有惊人的执行力。这世上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心里的一点要求,或者目标,可是最终决定目标是否能够完成的,是执行力。戒烟戒酒,减肥增肌,谁都明白应该怎么去做,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可是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天然的催眠药剂,进行自我催眠,自我安慰,然后心安理得地去做当下能够让自己心情愉快的事情。与此同时,就要承担,此时此刻的一时愉悦,为未来埋下的不确定性。
也许每个人都有Plan B,每个人都会为另一个失败的自己找寻出路。可是那条原定计划的路上,可能再也不会有你的身影。错过就是错过,那一条路上的可能性,再也不会遇见了。
在我曾经拥有那些惊人执行力的时候,我没有把学习这件事看做多了不起的事。我特别喜爱制定计划,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通过暗示自己“计划赶不上变化”而放弃制定任何计划,随心而为。我的计划那么多,可是我都能够一一完成。情绪低落到骨子里,有那么多那么多不可抗力的变化,我都不会放弃任何一条没有做完的计划。而当真正做到那些,更高的计划和目标随之而来,身后的那些变得不屑。这就是执行力带来的结果和感受。
十八岁的我,拥有最好的年纪,和最差的执行力。
时间可以将人重塑,也可以破坏。有什么坚强的意志力,好像在某一个瞬间樯倾楫摧。
那些远大的目标还遥遥树立在那里,可是片段式的眼前目标,却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告诉我,看看你现在的这个烂样子,你还能做成什么事。
昨天有一个好友打电话来告诉我,在某某考试中出现了重大失误,气得想去操场狂奔。这场考试我因为少了几分没有过,可是在我知道结果之后,除了不满,我连狂奔的欲望都没有。失败于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已成常态。我日渐增长的抗压能力,什么时候转化为了抗失败能力。从什么时候开始,十五岁的那个我,被深深埋于心里回忆,而那些惊人的执行力,直接被舍弃于旮旯角落里。
从来不觉得高考可怕,在现代社会,也没有必要把高考看做是唯一出路。可是高考之后的众生百态,却像冰凌一下扎在心上。有多少人,在气势汹汹进入大学之后,又开始过上闲云野鹤的清闲日子。
孩童时代,谁都想当然地要去做众口夸赞的人物。
青少年时代,开始去为自己的目标付出相对应的代价。
青年时代,为这代价,负责。
成长的过程,是靠主观能动性去学习一个个人生道理,去吸收祖祖辈辈缝缝补补的知识。而最终的,就是反思,和负责。
我也曾有过那么清晰的梦想,可是后来如此滑脱了轨道。我错失了那个曾经清晰无比的可能性。十八岁好像在宣告你的人生从此告一段落,就像村上说的,“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很尴尬的是,十八岁这一整年好像在告诉我,我经历了失败之后,开始适应这样的失败,纵容自己这样频繁经历失败。学年总结上的获奖那栏,凄白得晃目。到现在我不得不承认,我开始变成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被各种各样的俗事牵扰,没有主见和规律的半吊子,卡在不上不下之间,经历温水煮青蛙的过程。这样熟悉的过程和高中无差,就算再怎么安慰自己,你不还是来到了这里。
“欸
你那么急着走
到底是为了谁
人生不还是你自己的吗”
十五岁的Mona也好,未晞也好,Monarch也好,我想告诉你,就算你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毁天灭地的失败,也请你,不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