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禁了网易云音乐在朋友圈基础页面下的播放权限,只有点进链接页面才可以用微信的默认浏览器播放音乐,且退出/切换界面就会自动停止播放;造成了一些我在听/分享音乐上的不便,导致我被迫只能在微信的内嵌浏览器下呆呆着看着专辑封面/歌词才能正常播放音乐,甚至不能锁屏;但这个不便,却让我联想到一些问题:音乐本身是否就应该是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去听的?听音乐时是否本就不应该干任何其他事情?跑步的时候是否就应该摘下耳机去倾听大自然这本身就已经是交响乐的存在?
现代科技的发达让我们早已摆脱了播放音乐的硬件的枷锁,使我们可以几乎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一边做着任何事情都可以听到自己想听的音乐。我相信在现今社会的节奏已经让人很难静下心来去抛开身边的所有电子设备,安心地去看一本长书,静静地去听一段音乐。大家都是在地铁上,公车上,跑步时这种碎片的时间里去看几眼自己关注的短文,听几首没有认真在听的歌。而丧失了专心去做一件事情的能力。这同样也导致了如今的音乐做的越来越程序化,纵观现在的Top 40s,全是一水的鼓点节奏强劲,电子修音严重的“人造音乐”。当代音乐已经不像是以前那样被“创作”出来,而是被“生产”出来的;只需要套用一些公式,有一点音乐常识的人都可以用GarageBand这种软件做出来像David Guetta, Nicki Minaj, Maroon5那样的Top 40s出来。也许是趋势使然,人们也更加青睐这种音乐,虽然歌词无脑的要吐,音乐本身也像噪音一样,受欢迎的程度却一直居高不下。但是这个趋势也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那就是人们会更加无心去认真地听音乐的内容,只要有个节奏,有个鼓点和旋律,人们就可以边听歌边干任何想干的事情。这样那些真正用心做音乐的人却被忽略掉。
像这两年我很关注和看好的大陆民谣,在中国一直不温不火,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也不闻不问,我认为主要因素就是这个年头已经没有人认真的去听音乐的内容了,大家都是趋炎附势。好声音有人唱了南山南,大家就开始跟风听一些。虽然我认为这个不是坏事,我看好民谣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它具有草根性,而一切草根的都是具有强大能量和动力的,不像浮躁的华语流行乐坛是需要钱砸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只有上了好声音才有一定数量的人去关注?当代人是否已经丧失了一部分去用心倾听的能力?我们对待音乐的态度是否应该回归到音乐本身,开始把它当作一件事去做,而不在把它当一个我们在做某件事情时候的背景音?由此是否可以引申到我们生活中做其他事情时候的态度,开始一心一意,心无旁骛的去做一些我们认为稀松平常的那些“琐碎”与“小事”?比如泡一杯茶,写一张明信片,切个菜洗个碗,扫个地叠个被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去用心体会这些我们认为本来是“背景音”的那些琐碎,因为这些琐碎本来就是美好的生活的本尊啊。
思维旋转跳跃,文笔粗糙,没有proof read,如有困惑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