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
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敕勒歌》,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但更相信很多人如我一样,觉得它是那样遥不可及。
人生没有到过任何草原,无数次地从书上读到它,每读一次,就增添一层向往。草原在我的脑海中出现的形象,是书中描写的词语:辽阔壮观、一望无垠、美丽纯净。
去年暑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和朋友的带领下,我们终于来到了辉腾锡勒高山草甸草原,那里被称为“黄花沟”。乌兰察布是蒙古语,即“红山口”,红色崖口之意,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赞誉其为“太阳升起的地方”;辉腾锡勒则意为“寒冷的山梁”,因这里冬季寒风凛冽、夏季凉爽宜人而得名;而黄花谷的“黄花”一则是蒙语“黄克勒”的音译,即盆地之意,另一则,那里的确遍地开满黄花。
乌兰察布的公路,是司机们的理想之地,车少路宽路况好。透过车窗放眼山坡,一片片黄色的是向日葵,浅紫色的是胡麻。静立的是庄稼,晃动的身影是吃草的牛羊,或者是奔跑的马群。
虽然对草原的辽阔与美丽有着一定的心理预期,但下车后还是被这大片大片的草地所深深震撼。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抬头时,眼里只有湛蓝与纯白两种纯粹的颜色冲击着视线;从天空收回视线望向草原,大面积的青绿色野草,点缀着色彩缤纷、形态各异的野花,目之所及几乎没有人烟。白灰色的圆顶蒙古包在远处静候着,一架架风力发电机随着微风悠闲地转动着线条简洁的风扇。
这时候,你能做、最想做的,就是与满世界的野花野草来个最亲密最贴近的真实拥抱。俯下身子,深吸一口气,恨不能将它们最原始的青草味吸入我的五脏六腑;而当清香芬芳真的随风席卷而来之时,竟又情不能自已地甘愿跪在了花丛里,情不自禁地抒发对原始生态的顶礼膜拜;直至最后,还嫌不过瘾,干脆躺在一片花海中与花融为一体,竟不想再起来。此生如果让我选择,我一定选择择花而居、与花为邻。
仰望一碧如洗的蓝天,感受着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草原,“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的句子如此真实地在脑海中泛起。只是“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似乎已经时过境迁,再也不复存在。此处的花草虽然五彩缤纷,却只有及膝高度,风不吹却草已低,而牛羊都清晰可见。
夏季这里平均气温为十八摄氏度,细数历史,汉武帝、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成吉思汗的三儿子窝阔台、清康熙等多位皇帝到曾此避暑消夏。因为乌兰察布距离北京并不远,因此时至今日,京人大多选择自驾游,或者以低价买进房产,盛夏来此旅游避暑。
让我们好生羡慕,晚上苍穹繁星点点,甚至还可以看到流星雨,多么浪漫的夜晚!
草原上可以骑马,但可惜那天穿的是裙子,骑马有碍行动,最终只能放弃。还有一个遗憾,那便是:我们其实只是逗留于高原草甸,真正的黄花沟据说的确漫山遍野都是黄花,并且还有其他自然胜景可以观赏,但可惜我们行程时间有限,最后未能如愿一睹其风采。
午饭是在蒙古包吃的,比想象中的干净许多,价格却也比想象中贵上许多。印象深刻的是,无论牛肉还是羊肉,他们基本都吃原味,肉质非常鲜嫩,炖得喷香酥烂,专供食客手拿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肉豪情万丈地吃。蒙古奶茶 ,蒙古语叫“乌古台措”,除了有一种原始的奶味,还有一种淡淡的咸味。这种咸奶茶,是由砖茶煮成,据说蒙古人每日清晨第一件事就是煮茶,并且习惯于“一日三餐茶,一顿饭”。记得当时还尝到了蒙古血肠和肉肠,血肠是将调料和羊血混在一起做成血浆,再把它们灌进羊肠里,最后扎紧羊肠两端后放锅入煮;肉肠是把肥羊鲜嫩部位的肉,搅成肉酱灌进肥肠里,同样把肠子的两端扎好,晒干风干后烹饪。但它们的味道都略微带腥,不是每个人都吃得惯的。
回程中看到几个用石块垒堆起来的山形“建筑”,周围彩旗飘扬。当地朋友告诉我们,那就是敖包,并当即停车让我们拍照。敖包,也是蒙古语,意即"堆子" ,旧时遍布蒙古各地,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这就是敖包相会。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亲自看到敖包,脑海中自然而然萦绕的,都是那首名叫《敖包相会》的民歌。我恋着这一片草原,恋着这些不知名的野花野草,恋着这里的异域风情……辉腾锡勒大草原,不知何时与你再次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