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大家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外界的信息,在不停地做有意识、无意识的学习。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会有学霸,在“学”上花的时间很短,但是成绩很好、遇到问题时解决能力强、聊天时旁征博引。明显学霸们是发现了学习的真谛,拥有了学习上的“屠龙技”。
我也是一个在学海中随波逐流的学习者,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下最近了解的关于学习与记忆的一些内容,希望大家通过这些概念,练就一身学习的本领,得到属于自己的“屠龙技”。
01
少就是多。提到学习特别是培训,大家都希望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但是往往我们会发现培训、学习了一天,记住的东西不多。这并不是学习不够努力,或者走神导致的,而是我们的大脑运作机制决定的。人类在记忆时会有几个阶段,而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一般在7加减2个的水平上,也就是说我们大概能记住5到9个概念。一次如果想要吸收太多的信如果遗忘是正常的情况。不要一味的求多。
在心理学上,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直观表现就是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而机械学习的表现就是死记硬背。相信大家都想进入到有意义学习的状态中去。要做到有意义学习就需要我们将新旧知识打通,以“旧知”促“新知”,将“新知”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当中去。如果一次吸收的知识太多,就很难实现这种效果。
因而少就是多!
02
短就是多。心理学通过研究得出了注意与学习效果是正相关的结论,但是学习者能够调用注意力专注学习的有意注意时间往往不长,在20分钟左右。因而,在课堂上、培训时,出现学习者走神的现象不是讲师将的不好,而是时间太长了!
另一边,心理学上有个“首因近因理论”。人往往对最开始的内容及结束时离自己最近发生的内容记忆深刻。如果将分成几段,就是人为的制造了多段首因时段和近因时段,反而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记忆。
03
慢就是多。这里的“慢”,不是像树懒一样的速度慢,而是指需要重复。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我们需要不断的重复才能较少遗忘的数量。
有一名学者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0-2-20”原则。
第一个20 是指在20分钟内重复。在头20分钟内给学习者提供复习的机会。
第一个2是指在两天内复习并应用。学到再多,不去实际应用永远这些知识还是属于别人的。
第二个20是指在20天反思及更多应用。反思带来成长,一味的前行不会带来真正的成长,而反思的结果也需要应用去验证。
04
前面我们提到了学习3个事实:少就是多,短就是多,慢就是多。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心理学认为学习与其他行为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其相对持久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能够记住所学的内容。那么在记忆时,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呢?
心理学家将记忆分为三个阶段:感觉记忆(瞬间记忆、感觉登记)、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信息首先进入感觉以及,那些能够引起个体注意的信息才会进入短时记忆,而经过复述的内容才能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而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需要时会被提出来,进入到短时记忆当中。但是如果刺激强烈,信息可能会直接由感觉记忆进入到长时记忆当中,例如别人送你的超级惊喜的生日礼物。
另外复述包括:机械复述及精细复述,研究表明机械复述的记忆效果不强,精细复述能得到更好的记忆效果。而所谓精细复述即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经验建立起练习。
由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新的观点,如果想要更好的记忆效果,我们在学习之前就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个把握,提前列出一些感兴趣的点,那么当学习内容中出现这些点的时候,大脑会被自动唤醒,将他们存入短时记忆当中。另外,将新知与旧知建立联系是学习与记忆不二法门。
关于学习,关于记忆,今天分享的内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希望能够给大家一定的启发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