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我开放了一个漫画强化班,让孩子们接触一下平时比较少接触的画种,同时也实际应用一下平时所学的技能。昨天有学员妈妈说,看到漫画的效果太惊艳了,问我能否将漫画课开放成常规课程,让孩子们平时专门学习漫画技法。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漫画的知识。
何为“漫画”
早期的漫画,指的是幽默简笔画,用极其简单的形象,用单格或者多格画面,阐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寓言,例如著名的《父与子》,当然我们伟大的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也可以定义为漫画。
这些作品通过提炼过的线条表达情感,画风简练、妙趣横生。但我们现在大部分孩子们喜欢的“漫画”,并不是这一类,而多指日本动漫,通过长篇幅的故事,塑造人物形象,阐述情节发展,相当于把小说画了出来。
最早流入中国的日本漫画要数鸟山明的《七龙珠》和车田正美的《女神的圣斗士》,后来又逐渐有了高桥留美子的《乱码1/2》和《福星小子》。再后来就如雨后春笋般了,多如牛毛。现在的孩子们看什么,我已经不大了解了。听参加漫画强化班的孩子们说,好像是《海贼王》《火影忍者》什么的。
本质上说,无论是早前的漫画,还是后来流入的日漫,都没有褒贬之分。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确也是我们喜欢画画的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但这个学习,是有前提的!
太早学漫画的弊端
其一,漫画采用了较多简笔的手法。如果抛开常规课程的学习,只学漫画,会让孩子懒于观察客观事物,纯粹地用映像中的符号记忆作画。这一点弊端类似于学习简笔画带来的危害(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直指学习简笔画的弊端,点此阅读)。
其二,也是更大的一个弊端。漫画人物大部分是经过夸张加工的,尤其是在比例上,可以说完全是失调的!漫画作者为了追求视觉冲击或美感,在人物的比例上进行了极大的夸张。无论是头身比例,还是脸部五官比例,甚至是手与脸的比例,完全是脱离实际的。孩子们的辨别能力很弱,如果脱离常规学习,而直接、长期地学习漫画,会让孩子们将比例完全搞混。长此以往,可能信手拈来就能画个漫画人物,但却连最基本的真实人物比例都搞不清楚。
学漫画,最忌本末倒置
孩子们喜欢日漫,心里也有很多喜欢的日漫大师。但是你们知道吗,这些大师在小时候,或是在年轻的时候,都不是专门学习漫画技法的。他们学习的,跟你们现在学习的一样,是素描、速写、水粉、油画……素描帮助他们准确把握事物的造型和明暗关系,速写帮助他们积累绘画素材,水粉和油画帮助他们学习色彩知识,将画面更好地还原。换句话说,你所熟知的那些漫画大师,没有一位不是精通那些常规画种的。在他们基本技法和美术知识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才用漫画去表达内心编撰的那个故事,才被大众熟知。
没有之前长时间地学习常规美术课程,就不会有后面那么多精美的漫画。还记得周杰伦在《听妈妈的话》里唱的那句吗:
“为什么别人在那看漫画,我却在学画画、对着钢琴说话;别人在玩游戏,我却靠在墙壁背我的ABC。
长大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跑得比别人快,飞得比别人高。将来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大家唱的都是我写的歌。”
道理是相通的。我想告诉孩子们:正是因为有了之前的刻苦学习和练习,才成就了后来的漫画大师。而不是说这些大师一开始就学习了漫画技法,所以后来成名了。这样就完全本末倒置了。
所以我给孩子们设计的学画之路是:平日我们坚持学习素描、速写、水粉、油画……在假期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接触漫画,加强漫画技法。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在孩子们辨别能力还比较弱的时候,不要让非常规的技法、比例成为主导。给孩子们专业、正统的教学,同时又不失画画的兴趣。
扎实的造型、色彩基础(学习素描、速写、水粉、油画等),会在日后帮助你轻松学习任何你想学的非常规画种或绘画表现形式。无论你将来成长为漫画家、插画师,还是从事任何与艺术相关的工作,你都会感谢今天的坚持学习。
我其实是个超级漫迷
晨爸其实从小就深受日漫的“荼毒”,所以我自己就走过一段比例很混乱的时期。我们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全靠自己摸索。我从小学开始看日漫,继而临摹,终于在高中的一个暑假,完成了一个短篇故事。那时候超级迷朝雾夕的画风,有模仿的影子。现在回过头去看那时候的作品,真的好青涩呀。
给大家分享一下。
祝孩子们学画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