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拜来拜
“我们算起来有血缘关系,看得起去坐坐。我们家穷,看得起走走。”
传统的年,是要拜的,拜是刷存在,亲戚还在,要走走。家门兴盛,走走,讲得是说道,理清来源,看见去脉。
邻居,如今还讲是一个队的,讲一个村,似乎还不习惯。讲同姓,也要讲同宗,理出亲疏,说明白的是礼的厚薄,红包的大小,其间是乡俗的多。亲戚多用礼,门邻讲串门,来来看看,走走会亲。老话说,亲戚越讲越亲,还讲尊卑。
初一走家门,按照辈份,还分大小。先来后道,是讲究的。进门有序,若是过去,有正门侧门,还有几进几重。新人进门,新娘了头一年,要请接,是亲的同姓,进正门,行礼,鞭炮迎,焚香叩头,意味被接纳,成一家人。还有候饭,坐首席,有人陪。若是新姑爷,那也要回门,开正门,放鞭炮,一家一吃,那饭席连着,那地位尊崇,是有讲究的。
外甥外女,首次到外公家,也是礼重席厚,还讲究先后顺序,以示尊重其父其母。礼节繁缛,是传统。
过去出嫁女是不回娘家过年。女的家在夫家。如今风俗变易,分开合过,已少了讲究。
拜年,有拜生人的。那讲究外甥先拜娘舅,然后是回拜,次序讲究。而一家要留下的长辈,接受后辈的拜年。坐镇的是上人,若是后辈,那礼节崇卑,是一定的。
拜年,礼是一定的。看得见的,是当然。现在礼的形式多了,物与钱还是主要的。拜年要留饭,酒是不可少的,烟是要敬的。茶水上,点心上,如今吃的讲究少了,比较攀比也轻了很多。移风易,但生成新俗难。新的伦理,还要时间的。
拜年里,还有的可能要奠祭新逝者,或是因远出多而祀祖先。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也是不缺。烧纸钱,放鞭炮,是常见。如今烟花多,也用上了。乡俗其实人的社会关系,生存方式之一。维系传统,其实还靠经济发展,形式的变化,就是经济的推动。
乡村城市,拜年就是拜的亲疏远近,讲的吃喝往来。过去是相互扶持,又是维系生存。如今更多是亲情延续。喝酒少了,还是因为法律管酒驾,严肃的法律精神慢慢深入人心,还必讲究名利得失。抓去进坐牢,自然要让人去衡量。乡俗变化,老一代不适应,新一代又变得快,但新乡俗还是潜移默化的有了多了。
社会不可嬗变,总会一点一滴向前。文明还是靠经济,之后是教育法律的。
今天很多方式的变化,还是看见的。教育是跟随,法律是滞后,但必须有。当社区多,公民多了,个人的领地被压缩,自然与公共性冲突矛盾中,生成新的,再更替,再促进。
天下,恒变,拜年的内容和形式会变,叩头变成握手,东西交融,谁也无阻挡,适应,变革,再更替,会一直进行下去。
年,拜起来,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