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须感谢卓玛与卓嘎两位姐姐,不辞辛劳带我们体验传统酥油茶与藏香的制作。
体验完亲手打制酥油茶和捏制藏香后,引发了我们的一系列讨论。在这一系列与传统文化的零距离接触后,我们发现传统文化并没有站得很高或者很远,她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
不难发现,传统文化的生存状况在不断恶化。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来源于我们对她的误解,比如认为她过于陈旧、迂腐,另一方面原因是时代进步的副作用,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挤压了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
其实在我们的体验过程中,无论是打酥油茶还是捏藏香,我们所收获的只有喜悦而非压力。就像木头在制作藏香的过程中体会到的安静,子健体会到的快乐,我捏出人型香以及ben调出乱七八糟茶的时候体会到的无拘无束。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隐忧,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问题,但就像ben说的,哪怕传统文化中有传统两个字,她也是经历了时间的打磨才慢慢形成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现在重中之重,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或是说对濒危传统的拯救,形式上的创新更有利于调动新鲜血液的注入。
再说另一方面,人们对于高效率生活方式有些过度痴迷,乃至于在传统的藏族家庭,酥油茶桶逐渐被搅拌机替代,发酵砖茶也让位给了速煮茶叶水。但就像周老师说的一样,体味西藏,不能只是看风景,更要品文化。买几根藏香点一下,喝一杯不怎么地道的酥油茶,只能用来填充你的社交软件,并不能填充你空虚的内心。再者,呼吸着这片圣地的空气,约上三五好友喝几杯地道的酥油茶,岂不快哉?
我并不奢求在忙碌的通勤前还要早起打一杯茶甚至捏一根香。我只是简单的希望在惬意的午后时光,酥油茶桶的浑浑低音和手工藏香的怡人幽香能再一次奔跑在八廓街的曲曲折折中。哦,对了,还有藏民脸上自豪的笑。
另:下面附上讨论时的意见以做补充参考
木头和子健:性格差异,仁者见仁
木头说也许是性格使然,在做藏香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而子健却感觉无论是做酥油茶或是藏香都很欢乐,很开心。同样的活动,给了两个人截然不同的体验,这也是传统手工的神奇之处吧。看似简单却能让人感悟出生活之道。
周老师:深度理解,立体呈现
当没有这一次体验,可能别人问起你西藏旅行会问倒你,因为除了人人都看得见拍得到的美景,到底西藏的文化是什么很少有人有机会接触到。但是亲手做了藏香和酥油茶,整个西藏的形象就立体了起来,印象也深了很多。
Ben:收获故事,解读传统
首先这一次经历是一次很好的知识补充,无论是否从书本有所了解,自己体验并高度融入传统文化都是一种十分不错的收获。再者当打破传统的枷锁后会发现其实传统与现代生活也是可以和谐共处的,毕竟传统就是从生活点滴中提取出来的。
ken:合理变革,颠覆传统
ken说其实一开始我们在制作过程中的欢脱让他有一些担忧,是否这样对传统文化有一些不够尊重,但卓玛姐姐打消了他的顾虑。其实,当我们真正将一些创意理念融入传统,这样的模式也许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并愿意接受它。
我:文化传承,身体力行
整个过程没有想象中的严肃古板,反而充斥着欢乐洒脱的气息。
传统的酥油茶馆市面上已经很难找到,多用搅拌机代替手工的打茶桶。而这一次我们体验了从烧到品的全部过程。最有意思的部分是打茶,打得越久,酥油茶就越香醇。卓玛姐姐说茶桶的敲击是让她觉得最温暖的声音,她也最喜欢奶奶一辈慢功打出的酥油茶。可这种声音和味道都渐渐随着时间流逝了。这也是我认为应试教育里欠缺的很大一块,甚至藏族小朋友都不一定能熟知传统的酥油茶与藏香,有这么好的课题,更应该推广进课堂里去,而不是放任它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