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八大能力之视知觉能力

      今天是周六,是双休日也是端午小长假的第1天,我为自己安排参加了一节关于幼小衔接能力的沙龙课程。

        在当代家长的眼中,幼小衔接即为做好相应知识的储备,于是为孩子安排了大量的课程:学拼音、学汉字、学算术。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幼小衔接,反而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造成反向影响。

        在小学一年级阶段,所有孩子都是从0开始,当孩子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他在入学之前就已经懂得的,他就会因为知识简单而不认真听老师讲解,这对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利的。

        幼小衔接八大能力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在《入学早知道》一书中总结的,分别是: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知觉转换能力、运动协调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数学准备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品质。今天课程主要介绍的是视知觉能力。

        视知觉能力是指以视力为基础,使孩子能够对视野内的物体进行观察和辨别的能力,分为空间知觉、视觉辨别、背景辨别、视觉填充、视觉再认、视知觉速度等。如果把孩子学习的信息看作是100%,其中75%来自于视觉学习。视觉能协助个体认识物体的客观存在性、协助个体模仿、学习、扩大个体的活动范围等等,在个体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视知觉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空间知觉、视觉辨别、背景辨别、视觉填充、视觉再认、视知觉速度。

      空间知觉指的是个体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可以通过对指检测、向左向右转、准确辨认6和9等方法来对孩子进行检测。如果空间知觉能力不到位,就会造成孩子认读左右不分、书写左右颠倒、阅读时添字漏字和跳行等。

        视觉辨认指的是个体把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区别出来的能力,包括求同能力和求异能力。如果视觉辨认能力不到位,会造成孩子难以辨认形近字、辨别异同困难等。

        背景辨别指的是把物体从它的背景中区别出来的能力,是儿童学会观察事物的角度,从整体中分离出部分的看问题角度的能力,涉及孩子视觉的敏锐程度、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思维能力、反应速度等诸多方面。如果背景辨认能力不到位,会造成孩子不能找出偏旁、不能拆字的笔画笔顺、写倒笔画、看图写话不能抓住分辨画面的关键内容、数字应用题不能抓出关键条件等。

        视觉填充指的是儿童在部分刺激不出现的情况下认知或区别物体的能力。视觉填充能力强的孩子,阅读速度会很快,作文写的好,能抓住文章语句的关键,可以“一目十行”。

        视觉再认也叫视觉记忆,能快速反映出已有的视觉经验。如果视觉再认能力不到位,小学低年级时会影响孩子的生字记忆水平,中年级后会严重影响孩子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水平。

        视知觉速度取决于眼中的感光细胞捕获周围世界快照的速度到底有多快,以及将这些快照传送回大脑所需的时间,它考察的是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的能力。如果视知觉速度慢,将会导致孩子在阅读时过分注意局部、就是碘持续时间长,眼跳距离小、回视次数多、注意时间/次数分配不合理。

        视知觉能力是排在幼小衔接八大能力之首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安排刻意练习来强化孩子的对应能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