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洪的第19篇简书更新。
群内小伙伴推荐了五六本书,大家一致选了邓春总推荐的《心若菩提》这一本来共读。简单来说,这是上一代人从无到有的奋斗史,也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代表的言思录。它记录了中国第一的福耀汽车玻璃创始人曹德旺董事长一路成长过来是怎么思考、怎么做事的。这本书好像原名是《人生履薄》,也有作《临深履薄》的(不去考究了)。
也许这是从《易经》乾卦中的“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获得灵感,不过原题确实会更加真实表达一个企业家如履薄冰,每日精进的状态。
在很多人看来,一个能捐百亿、纳税百亿,手上还持有百亿资产的人,应该是风光无限。也是许多人羡慕不已。实际上,人生每一层的风景只有攀登上去之后,你才能真正地知道。知道他们的所背负的责任、他们的社会压力,还有他们不为人知的自我对话。
我在想,如果曹老先生小时候只是勤勤恳恳贩卖烟丝,本本分分做一个小商人,他的人生还有这样的境遇吗?肯定不是的,除了他性格中特别愿意挑战的一面之外,还有一项可以说是决定因素,那就是爱学习,并用于工作中。
我记得两个小例子。
当时,国家公共图书馆开放后,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中外名著广泛地阅读,这难道不是后来福耀玻璃标准“四品”中的“品味”的延续吗?
有些人见过至美的,其它普通的便不再入眼了。
欣赏美感这种事情只存在日积月累的沉淀中,绝没有速成的可能。
他还在一年时间能够将会计专业书籍拿下,为后来承包玻璃厂时做了特别重要的专业铺垫,也展现了很多工厂负责人没有的多维专业感,相当于今天的超级无敌斜杠青年啊。
还有一件事是福耀玻璃的福清四厂与韩国一家培训公司KSA签订了培训合作,但第1次培训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准备执行改进方案,但曹先生要自己亲自来挂帅。曹先生书中有一段记录:
“2007 年 10 月 10 日,我主持再次召开培训动员大会。会上,我首先反省并检讨对 KSA 的前期培训关心不够,措施不力等领导性失误。"应该客观地讲,你们也不够重视这个事情。大概你们认为老板有点多虑了,事情并没有老板想得那么严重。今天,我告诉大家,现在,我保证改过。"
我告诉在场的员工,"不要以为六个西格玛的难度有多大,我也是建厂初期就开始培训的。我相信你们每一个车间主任都会滚瓜烂熟地背出来。"
我严肃地告诉他们,"不能改变现状,就要必须停掉工厂的工作。我把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这一次,我要求再从头开始,今天培训,明天就直接实施。李委员负责现场培训同时负责第二天检查,发现问题,用相机拍下。实施以班组岗位负责制,谁的岗位谁负责。不能再像前面一样,颠三倒四的,我可跟你们丑话讲在先,李委员把照片送到我这边,我就找你们讨责。各班、组向车间主任负责,各车间主任向厂长负责,厂长向总经理负责。现在,各就各位去做这件事情",我说,"我的目标是一个礼拜要见成效,一个月开始出成果,一年要达标。"这一政策比较严苛,但其效果却十分显着。到 12 月,作为试点单位的福清万达,整个工厂面貌焕然一新,各项经济指标均呈现向优化方向发展;横向同比,均提升 10% 以上。”
以上这段文字,我理解有三个意思:
1 企业培训学习是企业文化相关,并非技能而已,尤其是在企业重大变革时。
2 重要学习项目必须老板亲自挂帅,否则隔靴搔痒、进展不大。
3 培训就是要“破皮”,不改变,非学习。要拿结果说话。
曹德旺先生不仅是自己好学爱学,把学习用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还让员工学习,还请了跨国的培训公司进行督导。当学习没有见到成效,他首先反思的是自己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
2012年12月2日起,广西南宁一家男装品牌的全国140位店长培训会议上,董事长与另5位公司核心层都坐在教室后排桌边,专心记笔记,两天下来,没有悄悄接过一个电话。至今令我记忆犹新。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习如何为人。丰富的生命是从照亮他人开始。
是的,根据我过去在企业做培训项目点滴经验,假如一把手亲自抓培训的话,效果无需评估,只有一种结果,就是好。我在2013年与广州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一家工厂客户签定了两年的培训项目,每月都有安排主题培训,老板亲自督导学习过程,一起制订对他们有益的学习计划,每次的反馈意见老板都十分重视,除在外地出差之外,每次的课程结束董事长均亲自总结回顾,培训流程由内部学员自行担任,学习过程就是蜕变过程,因为要求高,才更容易达得到。后来,这家企业几年后声名鹊起,销售过亿,团队稳健成长,我也十分欣慰。
很多时候,我们说领导人的魅力和威力是从何而来,其实很简单。那些管理制度的约束,先约束自己。当只有真正承认制度下的自己也和其他员工一样时,这个制度才会真正地生效。
很多公司把学习培训项目当作“大力丸”,当出了大麻烦的时候,就急匆匆要去解决。但这时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有的企业员工和公司打官司了,才想到要做员工的培训。此时效果不好是必然的,绝大多数企业负责人和管理者对培训学习的心态与认知还停留在20年前,不会找适合的培训机构、老师,不知道如何做有效的学习项目。
以上这些,与不学是无异的。更怕的是“滥学”,不知道、没见过好的,便道听途说某某课就能让人控制人心、轻轻松松像提款机一样收钱,最后发现消化不良,重者毒气攻心。这种不是“荒废”,反而是学习之害了。
学习真、善、美,生活便有了新的意义。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