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好日子,你会想到什么呢?不知道为什么,脑袋里突兀地出现人生四大喜事: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四大喜事降临,无论哪一件,那一日想必都是人生中难得的好日子。
现在我说的好日子和这些好事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它不过是近期我的一段极平常的时光,之所以称之为好日子,是因为这段时间,心里过得很满足罢了。
自暑假开学以来,因为课程相比往年少了几节,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一些。这难得的时光又恰被我安排了读书,感觉甚是惬意。
四个月以来读了不少书,《追风筝的人》、《中国文化课》、《人间清醒》、《挪威的森林》、《呼兰河传》、《明朝那些事》、《红岩》、《欧也妮•葛朗台》、《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第一炉香》、《蒋勋说宋词》、《平凡的世界》等书。
这四个月读过的书,超过以前两三年的阅读量。日子虽然还是和以前一样,平平淡淡,可是心里的丰盈和满足,却是真真切切的。从内心里感谢现在的自己,爱读书的自己。说实话,我很享受当下的自己,所以就把这段时光,当作我的好日子。
《追风筝的人》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它讲述了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仆人哈桑参加阿富汗传统的风筝大赛,阿米尔亲眼看着哈桑,他最忠诚的朋友,遭人侮辱而不敢出手相助,后因阿富汗战争,两人从此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直到多年后,阿米尔接到一个电话,他才走上一条救赎之旅,他救了哈桑的儿子,也救了自己一直沦丧的灵魂。
读完这本书,我一直觉得,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条自我救赎的路径,让灵魂洗刷掉贪婪、自私、懦弱,把往日心灵上的残污都冲刷干净,让每一个将来走进天国的灵魂都高尚、纯洁、温暖。
我的灵魂救赎之路在哪里呢?思考并寻觅着。
《中国文化课》是余秋雨先生带他的博士学生所必修的文化课,能有幸读到这本书,甚感幸运与幸福。
余秋雨先生一直是我非常崇拜的导师,多年以前读过他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被他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思考、理性的分析深深折服。
《中国文化课》着重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几大流派和典型的代表人物,让每一个能拜读这本书的人,都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走向有了准确的把握,对中国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的领悟和思考。
《人间清醒》是梁晓声先生的一本散文集,记录了晓声先生的父母、兄长、弟妹、师长以及这许多年来的经历和感悟,可谓是梁晓声真实生活的写照,也是他心路历程的记载,更是他人格魅力的展现。
就像书序中的一句话:一个自在的灵魂,分享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保持真实、保持清醒、保持愤怒。
很喜欢这句话,也很喜欢晓声先生的真实、清醒、愤怒,喜欢他的真性情。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可见这部作品,在整个文学史上,有着无限的荣光。
我已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买的这本书,粗略地估计一下,至少也得有五六年的时间了吧。我很奇怪,这么多年,这本书闲置在家里,我竟不知道它是一个宝藏。
本来诺贝尔的光环吸引过我,才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没想到读的时候,却无论如何也读不下去。它写了什么,我居然看不懂,于是,把它一丢,全然不顾。
今年因为对书有了空前的好感,我才硬着头皮去读、去翻,令人惊喜的是,竟然越读越喜欢。于是明白:所谓的名著,不管你能不能看懂,不管你喜不喜欢,它们都自带魅力,都是难以消化的高蛋白食品,绝对都是高营养。
絮絮叨叨写到现在,我发现越写自己越兴奋,越来越喜欢这种读书的幸福。
余生不长,希望一直有好书相伴,愿未来的每一天,都是人生中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