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受过。
曾经,我以为全力以赴,是秉持着一个信念,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要拼劲全力的冲刺。
然后我发现,当我遇到艰难险阻,我就不想冲了。
因为没有方法,只知道死脑筋的死磕。
所以我总结:想要全力以赴,要先全力找到各种做事情的方法,然后挨个尝试,去获取结果。
可是在找方法、锤炼自己的过程中,我发现,面对困难,我还是会有畏难情绪,被拒绝,被无视,最初达不成目标,被他们敷衍式夸赞等等,都会影响发挥。
于是我觉得,想要全力以赴,要先解决自己的畏难情绪。
可是怎么解决畏难情绪呢?
得先明白什么是情绪吧?
得明白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吧?
得明白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吧?
然后花时间一一攻克。
原来情绪是我们大脑内内置的认知概念,在面对外界环境时产生了判断,这个判断会因影响我们的生存或者死亡,损失或者收益。
这种影响会在我们原初的情感上添油加醋,成为更进一步的情绪。比如害怕,焦虑,伤心,痛恨。
那畏难情绪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我的潜意识中的“自我”一直觉得自己才是世界的主角、一切的中心,那么按照这个逻辑,自己的所有意志就应该被外界贯彻执行。
但是他人的行为总是不能按照我们的想法与意志执行,甚至还会反过来,与自己的意志初衷形成对立关系。
初始认知里,我们要么愤怒,要么退缩。
愤怒催生暴力与发泄,退缩催生畏难情绪。
那该怎么解决畏难情绪?
我后来一笑,既然知道了情绪是由认知判断引起,那哪里又有什么畏难情绪?一切的起点都在于我们大脑概念产生认知的判断。
如果我们的认知里,我们不是主角,他人也不是,那么每个人活自己的,拒绝自己不是正常的么?
一场漫长的问心就此结束。
我再去尝试,结果发现,畏难情绪还是会存在,虽然没有最初那么强烈了。
我再次寻找原因。
原来,我们的认知不能进行革新的话,一些固有的、传统的、有毒瘾性的负向认知依然会左右我们的情绪。
我便去尝试改变认知。
改变认知何其难。
如果行为是高楼,那么思维是砖瓦,情绪是泥浆,而认知则是地基。
你推掉高楼容易,拆散砖瓦就有些费劲,想将已经硬化胶化的泥浆粉碎,更是要耗费大量时光,更别提深扎地底的地基了。
所以读书,所以全国去看,去遭遇,去碰撞,去反思,去总结。
最终才觉知到,情绪终于位于平和的点了。
认知终于呈网状,可以看到许多事情背后的和掩藏的东西了。
然后发现,终于不再畏难了。
然后发现,之前锻炼的做事方法,那些高效习惯的养成都可以派上用场了。
然后发现,终于内通外顺,心念通达,可以高歌行事了。
然后就全力以赴。
过程是快乐的,因为每一件事都是自主的,每一个次遭遇都是有趣的,每一个小反馈都是可以帮助我总结和进化的。
但结果,却是凄惨的。
我依旧没有达成结果。
因为即使全力以赴,你可以感动自己、快乐自己,但能不能成事,也要看老天给不给你运气。
那么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看你视角的远近内外了。
登高见远,临近见微。
他们从远看,就只能看到你站在峰顶的模样;而你自己从近看,却都是眼前的路,与回头那一步步踩出来的脚印。
嗯,那么下一场全力以赴,你是什么味的,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