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黄的岁月,总有当初意犹未尽的感觉,扶手才觉秋意阑珊。诗人对秋天的感触和认知,就着意浓的景,抒了个满怀。
天显得很高很蓝,山野里,那满身嵌着尘埃的草木,仍然活着。是茂盛生长,没有凋零枯萎。柔和的光辉,澄清又飘渺,秋像极了诗和远方,不动声色,绚烂之极。
它们静谧着,谁解其中意?就像每个人内心不同的远大理想,贵不可言。
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所以人性中带有强烈自然情愫,质朴而不善于辞令。
“默默,寂无人声也”,这种幽寂无声,看似无知貌,并非不得意。总以为,只有内心安静祥和才不会被外界所左右,去不懈的追求不同于世俗的高尚情操。
世间,真正意义上的情深意重与满怀,应该是阅尽人间春色,接近“出世”的。对此,我没有好听的话,我甚至没有话。如皎皎明月,再多的诗意,不及一眼望去的时候。
不善言辞,通常显露不知道该如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其中的深情。正是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所以没有杂质,更纯洁无暇。
那些嘴里木讷之人,并不尽显表象之下。他们有忠于灵魂深处的信仰,会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切。
《易经》上讲宇宙之间任何东西,都是一阴一阳。万事万物不可能只有正面或只有反面。这也是为什么与文字沾边的人,生活里不愿巧言令色。可谓把孤意与深情活成了一目了然。
太明白自己要什么,大抵像这样,不违背天地之道,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涩于言论,并未有束缚意识,这是主观能动性在起作用。生儿骨子里有孤独的秉性,他们常常会“出走”。倘若能找到自己,如花树遇到春风,瞬间散发芬芳。
它的初始还是来源于你的思想,想起高原上,那些孩子,不经意的笑,笑起来面部潮红。她盯着我的苹果,没有多余的语言,我忘不了她那深邃的眼眸。
思想深处才是真正的根源呀!那些父爱如山,迈着蹒跚的脚步,承载着难以想象的能量。一路芬芳,极其绚烂。
正因事物不存在绝对的是,也不存在绝对的非。表面相殊的,倒可能有质的相同。人与自然,都有它独到的作用,虽然某种境地无法表达,但我们仍需去读懂。不善言辞,惟以诚相待。
已至秋最招摇的时候。满眼的金色,于静默处生长,傲然挺立。灼灼不清的雨丝,在冷暖自持里,一派空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