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位于秦岭和巴山之间,地处四面环山的盆地中,清晨吃过酒店的简餐,坐车前往西乡。车窗外田野里的秧苗在水中排成行,在大地上绘出明暗相间的条纹,路边的树木像刚洗过一样,淡淡浓浓的绿在晨光的沐浴下,如水彩般陆离斑斓。远处深深浅浅的山延绵不断,湛蓝天空上流动的白云笼罩着山巅,车子如同行驶在田园山水的画卷中。下车后,走过一处小村庄,油菜荚已经成熟正在被收割,玉米苗刚种到地里,土豆苗已经开花,田野里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向茶山上走去,沿途灿烂的野花成片地开着,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山坡上的两头黄牛啃着青草,悠闲自得。到达茶园后工作人员为我们准备了竹帽和采茶用的竹篓,接着开始表演茶艺,首先是清宫迎佳人(毛尖放到干净的玻璃杯中),随后是甘露润心莲(杯中注入少量热水),碧波送茶香(逆时针旋转三圈,闻香),凤凰三点头(高冲水,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向我们三拜),观音捧玉瓶(为我们敬茶)。
同游的姐妹都是十八岁的打扮,采茶、美拍去了,在知天命的年龄还有如此心态,本身就是美丽的。我却想寻一寻当地的采茶女。茶树都是种在很陡的山地上,即使远远地看到她们,走近也并不容易。我顺着草地躺平滑下,来到了采茶女的身边。她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开始给我讲述茶园里的事情,“早上天刚亮就起床,来到晨雾中的茶园,这时茶树上的露水刚刚退去,采茶就开始了,清明前用茶树茎上长出的第一片嫩叶制成的茶叫仙毫,产量极少。接着茎上长出两片嫩叶,用它们制成的茶叫毛尖。现在清明已经过了,只能采到做青茶的叶子了。采茶只能到中午,下午要晾茶,晚上还要炒茶,茶叶的制作一定要趁新鲜,不能隔夜。日复一日直到深秋,然后是五个月的休茶期。”看着她带着烫伤、粗糙的手就知道茶农的工作有多辛苦!望着陡坡我开始发愁怎么爬上去?她告诉我顺着土埂向下山方向走,寻找到能上去的地方再上去。回到茶园,驴友们已经采茶回来,工作人员正在演示炒茶。300度高温的锅里,迅速用手翻炒,不能慢否则茶会焦。出锅放大簸箕上晾,再炒再晾,回锅在余温中抖动,最后是不断地揉。我坐在边上品着茶,心想世上有两样好物,一样是酒,在喧闹中让人糊涂,一切都不计较,什么都可以放下。一样是茶,在孤寂中让人清醒,品尝着苦涩,回味却是香甜的。生命里两者缺一不可。
中午的团餐是丰富的,腊肉、粉蒸肉、剁椒鱼、土豆丝、豆腐、酸豆角、凉皮等都是用当地做法,很对我的胃口,连馒头和米饭都格外地香。
归程坐在大巴车上,邻座的蓉儿给我讲起她的旅行经历,走在恩施崎岖山路上的艰辛、驰骋在内蒙草原上的兴奋、站在东北边境线哨岗上的自豪,我的心也随着飞到了那里,期待着下一次旅行。
202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