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高考后离开家乡,我就完全成了一个没有方向感的人——东西南北四个字对我全无意义可言。
有意思的是,我从来没觉得“没有方向感”对我的生活造成困扰,除了打电话询问公司具体的方位的面试者坚持用
东西南北来跟我讨论接下来往哪走让我不知如何作答。更有意思的是,学了几年的心理学,我居然从来没有考虑过
这个问题!今晨老师的文章,把“掉向”这个话题抛到我这个“掉向专业户”面前,让我不得不静下心来,
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一切的存在或者“问题”都是有意义的。而这个“方向”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呢?它用了十五年的时间
在不断的提醒我,却总是被我视而不见,想想,也是醉了!
刚刚敲下“方向感”这几个字的时候,让我突然联想到行动上的方向感。是的,高中毕业离开家,我突然成了没人管的孩子,
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甚至不知道哪些事是对自己有意义,哪些要去坚持,哪些又要放弃的。
或许在别人眼里这是相当奇怪的事情,但对我而言,再正常不过。从小到大,我的言行举止都在老爸的完全掌控之下。
甚至我对别人讲什么,如何讲,也要经过他的指导。除了高中之后有一个偷偷买了、自己藏起来的带锁的日记本,连日记
都是每篇必经父母过目。我觉得,高中毕业之前,我从来没有我。
离开了家,一个人到了陌生的环境,开始了完全自主的生活,对我而言,反而像是灾难!大学的黄金四年,成了我人生最灰暗的时期。
现在想来,到了陌生城市,完全没有方向感,是因为从精神层面,也丧失了指引,一切从头开始,就像一个初生的孩童?
渡过了四年摸爬滚打的生活,长到现在,我真正过着自己内心向往的生活,在通向遇见更好的自己的路上自得其乐——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好了,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理顺一遍,来想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如何帮助一个掉向者?
眨巴眨巴眼睛想想自己“ 我需要帮助吗?”答:没觉得!正如前文所述,如果没人提醒,我除了拿这事自嘲之外,从来没觉得这是个事!
如果这不是个事,又谈何求助与帮助?于是,对于一个所谓的“问题”,在当事者眼中不是事,这个人就不是求助者,咨询师也好,
亲朋好友也好,没必要多管闲事。管不好,反而使原本没有症状和纠结的人生出症状和问题,那就得不偿失了!
“助人自助”这四个字,似乎第一次让我有了切身感受!
话说回来,如果遇到这么一个人,跑来跟我说“我掉向了!我需要帮助”,那我得认真想想:当我作为一个咨询师的时候, 他这个请求,是
心理咨询的范畴吗?如果不是,爱莫能助;如果是,我需要搞搞清楚:他找到我,提出这个问题,是有什么problem?
他想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能想到的思路是这个)
当我不是一名咨询师,有人来找我求助这个问题,我想按照“解决问题”的思路跟他一起捋一捋:
首先这个方向感对他有哪些影响;影响正常出行?心理不适?还是他只是想跟我聊聊这个话题?
如果影响出行,那么借助导航(手机等便利物品)能不能解决他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如果能解决,请借助工具,自己克服和适应这种掉向带
来的不适;如果不能解决(比如老人),那就再跟他一起找到适合他的解决方法,比如跟家人一起的时候出门,或者在出现掉向的时候,只在自己
熟悉的区域内活动等;
如果只是心理不适,心里明白方向,那就克服“错觉”带来的不适感;
如果只是想聊聊,那就视我自己的情况,陪他聊几块钱的。
至此,答题完毕。
只是,还有一点不解:
“错觉, 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错觉是客观存在的,是有规律的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心咨教材上如是说。
既然,错觉普遍存在,为什么发生错觉的时候,只有部分人关注并把这当个事,只有极少数的人不仅把这当回事,还要分析一大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