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2020年的立春终于即将来到。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始,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不少诗人词人都为之留下作品。唐时杜甫有“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张九龄写“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宋时辛弃疾有写“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但要说立春诗词中最有生机、最让人感到希望的,还得数宋代张栻的《立春偶成》,为经典立春诗作之一。
读一读,是否觉得一派生机,希望满满,非常治愈?
《立春偶成》
南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这是南宋诗人张栻(shì)的一首节令诗,题目表明写在立春时节。春天,代表着温暖与希望,生机与灵动,张栻通过短短二十八字,将春带给人们的这种种感受,都描写了出来。
写作这首诗的年份,立春是在年终时。所以诗人首先说春来在岁末,冰霜渐少。春的暖意在冰霜融化之际便悄悄来临。
那春到来的消息,谁先知道呢?苏轼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白居易写“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张谓写梅花先知,近水而先发,人却还以为是冬天的雪没有化去,“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春的消息,春雪与梅花先知,春风与柳芽先知,春雨与小草先知。所以,在张栻在诗里说:春到人间,草木先知。在他的笔下,草木拥有生命,仿佛也有了感知的能力——它们伸出灵敏的“触角”,探知春来的消息。
眼前的景象与冬天没有什么差别,但立春已经来到了啊!如此,一切都在悄悄发生变化;如此,便觉眼前生气盎然:春风吹拂着绿水,碧波荡漾;冰雪渐消,草木萌发。他用眼前这“生意满满”“绿水参差”,写出大地万物复苏,绿意盈盈,生命郁郁勃发的春之景象。
是啊,每每春来,纵然人们无从察觉,但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早就已经感知到,并悄悄酝酿着变化。寒冬一去,新春必至,这是自然界亘古运行的规律。
今冬,阴霾盘旋许久,寒冰久冻不化。希望立春日第一抹重回人间的春风,能够将春的温暖派送至每一个角落。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相信,好的变化已在发生;相信,温暖的春已在返程。
看吧,它在盈盈而过的风里,在随风而至的雨中,在乘着雨点爬上柳梢的新绿里,在绿意中剪着春风的燕儿身上;在终于翻过去的,2020年1月破碎的日历之后,终将在2020年2月,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