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在我们和成功者之间的六个迷思,第一个难题。是不是每件事每件事都很重要,几乎大部分谈论到生产力与效率的学者他们都会谈论二八法则,这个法则主要是在说,你所产生的80%的成功,仅仅来自于你20%的努力。所以不是每一件事都很重要,作者也提出来四个概念来理清这个观念。第一个概念是从小处做起,也就是不要瞎忙 大家可能都有很多这样的经验,觉得自己忙碌了一整天,感觉做了很多事,但只要仔细去分析,就会发现效率其实很低。第二个概念是去芜存菁,相信很多人都有使用便条纸的习惯。去芜存菁的意思不是要你做的事情减少到10个或5个,作者认为要去芜存菁到剩下做重要的事情。第三个概念是懂得说不,第四个概念是,不要掉进“购销”待办事项的陷阱。很多人都会在便条纸上列出自己的代办事项,每当做完一件事,就把代办事项划掉。虽然这样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成就感,但是作者提醒我们不要这样做,而是只要做最最重要的一件事。
第二个迷思是,同时多工会比较快吗?其实很多研究已经证明,人的大脑很难同时处理很多事情,一次只做最重要的一件事,效率反而比较好。
第三个迷思是严以律己就能成功吗?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作者认为,我们不要做一个自律的人。而是要做一个拥有某种习惯的人。根据研究显示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我们大约要30天的时间,也就是说我们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运动半小时,并且持续一个月之后,就会拥有这个习惯。习惯的威力是很强大的,他让我们不需要花任何力气就能去做每件事。就像是每天到需要吃饭睡觉一样,是很自然的事情。
第四个迷思是:意志力能够绵绵不绝吗?这个迷思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的意志力很有限。而且我们的意志力最好的时段,通常是早上时段。
第五个迷思是,工作与生活能够平衡吗?作者认为,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取得平衡,事实上,工作与生活常常会失常。我们要做的其实是理清什么是我的优先要务。只要我们搞不清楚我们生活中的优先要务。生活就会变得一团乱一团乱,,这里的概念是,把自己真正最重要的一件事做好。其他事情做得差不多就好。
最后一个迷思是,眼高就是坏吗?这个答案当然是否定,举个例子来讲,我们可能设定希望今年自己月薪平均可以达到六万元,作者认为,当我们设定的平均月薪达到十万元的时候,我们要付出的努力一定比自己开始设定的六万元要高,另外作者认为要不断找出能够提升效率哪一件事。我们可以问自己,我能做那件事,做了之后。其他每一件事就会变得比较容易,或再也不必做?这句简单的话,其实暗藏了很多玄机,首先是我能做那件事。我们不是应该做,可以做或是能不能做,而是我们能做到那件事,这是一个命令语气。再来是哪一件事,这四个字告诉我们。我们不是要做两件事、三件事。而是当下永远只有最重要的一件事,等着我们去做。后面“做了之后”这四个字告诉我们。当我们做了这件事之后呢,就会发生其他的事。最后则是“其他每件事就会变得比较容易,或是再也不必做?”。这意思是,这件事做了之后,可以让我们代办事项里面的其他事情变得更容易,或再也不必做。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我能做那件事,让我每天运动半小时,而且做了之后。其他事情就会变得比较容易,或再也不必做?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家庭,并且有一个老婆跟小孩,在我们待办事项里面就有一项是花点时间陪老婆和小孩,所有我们可以这样规定,每天晚上九点到九点半,这是家人出门运动的时刻,我们既做到了每天运动半小时这件事,同事也做到了陪伴家人。最后,我们待办事项清单里面的事,就会变得比较容易了。另外,作者认为我们还要学会问好问题,与找好的答案。
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的人生发生骨牌效应,就必须不断改善自己的效率,而改善自己效率的方式,就是不断的问自己我能做了哪一件事,做了之后,其他每一件事就会变得比较容易,或再也不必做?我们要找出生活中每一个重要的事,然后逐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