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日11点30分,北京的大学里,有两个喜讯传到我们山沟来。我从滴水沟锄地回来,突然得到这个消息,满身的疲乏都消除了。
第一则是中国农业大学郑垂尘同学发来的。此时此刻,垂尘同学的论文通过了。
彦国叔,我的论文通过了,谢谢彦国叔对我们的照顾。彦国叔的简书写得特别好,对我们的论文帮助十分大!感谢彦国叔~
紧接着,段泽丽同学也向我报告:“彦国叔,我和垂尘今天论文答辩结束了”!
彦国叔,我和垂尘今天论文答辩结束了,特别特别感谢您的帮助,包容我的无知,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抱拳]要一直向您学习。感谢。
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第一时间感谢我,或许你会认为,我是大学教授。告诉你,我可不是教授,我就是个小老头。同一时间,成都学者小铃铛,就在央视九套一篇文后评论里,说我是小老头:
讲涉县必有王金庄,讲王金庄必有悠久的历史故事,在王金庄特有的石头民俗、民风、民生文化传播中,有一位半农半师,土得掉渣的小老头,犹如当年的愚公,乐此不疲地写作,凭借网络简书平台将王金庄故事推向了大江南北……这位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歌泣于斯的小老头叫李彦国。
我是个小学教员,教过一个复式班,班里有二年级一年级还有半年级,半年级小同学还不会系裤带,记得有个同学打了死结,尿急了打不开不能撒尿,天下暴雨小同学急得大哭,我给他打开死疙瘩,让他站在教室门口往暴雨里撒。我就是这么个孩子王。上个月刚刚退休了。今天和大学生的互动,缘于我在简书写作。我们结缘于简书。
去年,郑垂尘和段泽丽同学,来到王金庄进行田野调查,我们相识于金秋十月。同学们发来消息,我忽然想起,我与他们吃软柿的照片。
他们在这里调研了十来天,回到学校开笔写,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搞清楚,我们便通过微信互相学习。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就完成了论文答辩。他们高兴我也高兴,我想他们的父母也会很高兴的。
生活在这么一种充满欢乐和友谊的氛围中,不白活一回。
垂尘同学,泽丽同学,你们心里记着我,第一时间传来捷报,我很感动。还有什么比让人记在心里更快乐的事情呢?
祝你们继续努力。王金庄是一个能成全大学生的地方,郭天禹的本科论文和研究生论文,都是在王金庄完成的。他现在德国留学,仍然念念不忘这里,希望你们不会就此止步。
下次,村头老地方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