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紫檀俗称:“紫檀、金星金丝紫檀、牛毛纹紫檀”等,那么爱好小叶紫檀的你知道小叶紫檀的历史渊源由来吗?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起来了解了解!
第一:早在两晋时期,紫檀就在古籍中出现,在唐代的《唐本草》、明代的《大明一统志》、《本草纲目》都有关于紫檀的记载。最初,人们将紫檀当做香料和药材使用,直到唐代,才以木制品用材出现在宫廷用器中。
第二:紫檀是中医药中最上乘的名贵中药,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唐代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十余本中药名著中均有紫檀入药可美容、消肿毒、治金创的论述。紫檀会散发出一种叫做“木氧”的物质,这种物质不仅能够起到安神醒脑的作用,而且长期使用还能够促进细胞再造,防止皱纹的出现。
第三:紫檀生长期极其缓慢,我国自古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在民间有着“一两紫檀三两银”、“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说法。由于紫檀过于名贵,如今流传下来的紫檀器物数量要少于黄花梨。倘若是大型器物,因为材料难得,更是视同珠璧。
第四:紫檀因为静穆古雅的气质成为王室贵族钟爱的材料。如果说黄花梨代表的是士大夫阶级的喜爱,那么紫檀代表的则是真正的皇族审美观念。清代乾隆年间对紫檀木的使用格外推崇。据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周京南考证,他根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统计出乾隆时期内务府造办处购进的紫檀木总数量是700505斤,而从乾隆元年开始至乾隆六十年里,内务府造办处共用去紫檀木501949斤。可以看出,整个乾隆一朝,宫廷紫檀木的购进及使用数量是相当巨大的。
第五:直到国家标准《红木》出台,界定五属八类三十三种木材属于红木范畴,在市场上,仍有将大红酸枝称为“老红木”的习惯。然而,从广义角度而言,有人也将“奥氏黄檀”、“巴里黄檀”等黄檀属类树种称为酸枝木或红酸枝,目前市场上,价值最高的当属“交趾黄檀”,被称作“大红酸枝”或“老红木”。
文章到此结束,若对小叶紫檀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关注小编,留言互动交流,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