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小沫
不知不觉已到8月中旬,前几天和一个专职做朋友圈美学的好友聊天,她说今年上半年爱学习的人变多了,她的副业收入每个月能固定在2-3万,与此同时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有人说今年失业后投出了4500分简历,工资一降再降可是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而我也深刻的感受到这场疫情真的让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身边的很多人很多事都呈现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的情况,一些原本前景明朗的行业突然就岌岌可危,一些不被看好的人却在自己默默发力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正如欣频老师所说:当你几十年后再回看2020年,你会发现这是非常特别的一年,它将会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到非常大。
其实仔细去观察这种两极分化,就会发现那些在2020年走着上坡路的人一定是懂得借助互联网,借助时代的红利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而那些受这场风暴影响而异常艰难的人一定是缺少互联网思维,缺少借助新媒体去包装自己展示的能力。
其实在《人类大疫考》中作者就曾给到一个提示,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借助当下如风暴般剧烈的变动能量,推动自己完成重要的人生拐点大翻篇。
那么要怎么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最近利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和做家务的时间听了子木解读的四本书,同时也见缝插针的在读张萌的书《让你的剩余时间更有价值》通过这些书,我发现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这个全新的时代,想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一些基础能力是必备的,只是也许这些要求和我们想的可能不太一样:
一、喜欢读书是一回事 会读书是另外一回事
提到读书,大多数人都会不屑一顾的认为这个没有什么新意,另外一部分人会说自己也想要好好读书,可是没有时间,还有一部分人不愿意读书的原因大致是认为读了很多书,可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现实中这样的案例特别多,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是你读书的方法不对呢。
其实和任何技能一样,读书也需要学习,《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是我三年前读过的一本书,这是第一本对我读书特别有启迪的书,但是那也只是让我明白了成年入读书应该是有目的的去读而不是随心所欲,应该有阅读的主题,应该去学习读书的技巧,把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
但是今年听了很多樊登读的书让我看到了一本书只要掌握一些关键性的东西就可以,听了镜姐的三节60分钟高效阅读的课让我明白了一本书其实只需要带着8个问题去阅读其实就能吸收到你想要的知识。
而子木分享的两本关于读书的书籍也强调了别人能快速读完一本书并不是因为别人掌握了读书技巧,而是别人只挑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去读,读完立马去实践去验证,把书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内容,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关于这一点,子木做的最好。
因为读书从一位焦虑经济困顿的宝妈逆袭成UP子木读书会的创始人,连续创办13期读书会,每一期带1000人一起读书,有了自己的品牌也有了能量和财富。
子木解读的《一流的人读书,都是在哪里划线》也打破了我以往的认知,让我学会了判断一本书的好坏并不能只靠这本书能不能让你产生共鸣,恰恰是要考虑这本书能不能改变你以往的认知,给到你一些全新的观点。
我们读书真正的目的应该是强化已知,了解未知,那些真正的读书高手都是在那些自己知识的盲区或者让自己很不舒服的观点和认知的地方划线,做读书笔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书本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我们不做计划清单要做践行清单,这也是李笑来所说的"人之践则无敌”书籍只是一个工具,读书的真正目的是去用书来践行,用书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二、写作是人生的加速器 你有写出烂作品的权利
很多年前猫叔就说过,想要打造个人品牌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写作和演讲的能力,这几年他的这个观点也在不断的被得到验证。你会发现同样的职业,同样的时代,那些会写作,会用文字去展示自己专业的人占尽了优势和先机。
先不说那些出版过书籍和写出百万粉丝公众号的大咖,就是那些会写朋友圈,会用文案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人都抓住了时代的红利和风口,比别人拥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多的财富。
身边总有人看到同行分享讲课或者写的文章后不屑的说,他那水平还讲课还分享,她水平和我差远了,可是结果呢!你只能抱着自认为很好的技能拿一份工资,而那些你看不上的人却通过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写文章宣传自己而让自己越来越值钱。
很多人总觉得自己文采不够,积累不够而不敢开始,可是《关于写作》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如果你一定要求自己去写完美的作品,那么你有可能永远都完成不了。
写作不需要你天赋有多高,不需要你的作品有多完美,每个人都有写出这个世界上最烂的作品的权利,关键的是你要坐下来去写。写作就像是在画鸟,你就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去画,不断的改善,总能画出让自己满意的鸟。
写作重要的是坚持,固定的时间坐到书桌旁,你总能写出来文字。想起李筱懿老师在她的视频号中说她每天坚持5:45分起床开始写作,每天2小时写2500个字,坚持了6年写出了8本书,成了家喻户晓的畅销书作家,这其实就是写作的力量。
会写作的人,他的人生会比其他人更加丰盛,那些生命中所经历过的好与不好都会成为她的经验,让她的人生变的辽阔而美好,去写吧,任何时候开始都不会晚!
三、对于演讲者来说 比技巧更重要的是你带来的价值
以前一直觉得那些演讲做的好的人一定是接受过专业训练,有套路有技巧,但是子木分享的《关于演讲》的这本书刷新了我对演讲的认知。
当你的内容、观点、故事足够打动人的时候,即便你没有任何技巧,甚至你怯场、你结巴都不是最重要的。和技巧相比更重要的是你如何让那些来听你演讲的人心灵产生震撼,让她们觉得不枉此行,让她们多年以后想起你的这次演讲仍然对你的那个观点记忆犹新,甚至因为听了你的一次演讲而开始了一个新的计划,新的行动。
演讲并不是长篇大论,不需要太多的激情和鸡血,但是一定要遵循一个逻辑那就是,你有一个什么样的观点,你这个观点有什么样的理论或者案例支撑,这个观点对您产生了那些影响,去践行这个观点的方法步骤是什么,有了这些就是一次成功的演讲,如果在这些基础上再能配合控场、语调语速、互动等技巧,那么就更加锦上添花了。
四、把自己当做公司来经营
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和张萌的《让你的空余时间更有价值》这两本书里面都提到了这个观点,一个人就是一个小型的公司,你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自己的竞争和机遇,然后去扬长避短。
不要试图是管理时间,时间是无法管理的,你唯一可以管理的就是你自己,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效率,提升自己的价值,而提升自己价值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学习各种技能。
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都可以去学习,学习的时候先不要问学了这个有什么用,因为在没有学之前你其实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当你通过学习获得一项新技能的时候,其实你就推开了另外一扇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你的人生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全新的世界中走向巅峰的。
2020年是摧枯拉朽的一年,2020年也是短视频大力发展的时代,继抖音、快手之后、微信、小红书、新浪微博都开启了自己的视频号,这其实是用视频号的形式把公众号时代再来一遍。
如果做过短视频你就会发现,短短的一分钟其实最考验人综合能力,这些综合能力中包含了读书、写作、演讲和管理自己的能力。
你要读足够多的书才能提炼出独特的观点,你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把自己的故事、别人的故事、才能引经据典、逻辑清晰的写成280个字以内的短视频脚本,你需要锻炼自己的演讲表达能力才能做到泰然自若的面对镜头,你需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公司来运营,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对自己的自媒体进行定位,然后管理自己,保证自己能够保质保量的输出、更新!
因此培养这些能力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决定了未来的你是否能跟的上时代,你到底能够走多远。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你现在所做的每一点努力,你的每一次学习和实践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路,那些闪闪发光的不是你的梦想,而是那个为梦想而努力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