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新闻评论课。
当了十年记者的老师被问到“为什么要来当老师”的时候,他用沾满粉笔灰的手捋捋汗湿的头发,换个舒服的姿势,给我们讲了一个个“单身探访注水猪肉被一群拿着大刀的杀猪佬追到大街上含辛茹苦熬完稿子却被告知不准发”以及“深入事故地点暗访受灾百姓当地官员好礼相待所有知情人齐齐噤声”、“跟了小半年的深度采访因为牵涉众多恐民心不稳继而胎死腹中”这样的故事。
他带着追忆时光特有的唏嘘和如今看开万事的豁达两种矛盾的语气讲完,最后,在场79名同学都没有说话,看着站在他一脸戏谑却好似无奈地站在三尺讲台,头上满是粉尘。
“所以,我选择来教书。我觉得,你们才是中国新闻最新鲜的血液,你们长好了,有勇气和毅力了,新闻的样子就会变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变得心潮澎湃,纷纷放下游戏和小说,听完了后半节课。
大学毕业,全班,不足五个人选择了新闻行业。
如果,他看到最近那个被屏蔽的新闻,他会理解我们当初的选择的吧。
断断续续也有新闻从各种渠道流出来,然后被删,再流,再被删。
全世界都因为这件事情而吵闹着争执着,只有我们,当做没发生。
哦,是被迫的。
也许。
看多了其实无感了。
“我们老百姓嘛,啥都不图,吃好喝好就中。”一个出租车司机跟我大谈政事之后的一句总结。
我们已经不生气了,也不在乎事件到底怎样收尾,哪有力气生气,哪有闲心关注不关己的国家大事,毕竟,今晚的报表还没做呐,昨天店里看中的那双鞋子要去买了,女神点赞我微信了,晚上吃什么好……朕谁都不关心,朕好,世界就好。
前几天和朋友逛街,经过那家唐安琪出事的咖啡店,一切如常,好像那场大火只是五毛钱加的特效,Duang一下就下一集了。
朋友说了句,哎,你说,怎么就没有后续报道了呢。
我见怪不怪,回了句,”你昨天看到街头有家新开的店不错,你去了。今天看见另一家,你觉得你是会去原来的还是新店呐?“
”哎,你说,这新闻都这么短暂的么?“
”媒体制造舆论并制定议程,他们想让我们关注什么,我们自然就会关注什么。虽然吧,我们都觉得自己人格独立,思想特立独行,但是,其实很好把控的。“
“怪不得,现在的网红越来越多,记者越来越少。“
”即使有,我们也看不到。记者,其实蛮像旷工的,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工作,没人注意到,且时刻有生命危险。出了事才能被知道。“
”这是没救的节奏了?“
”谁知道。哎,你看,有家新店开了,去看看!”
不想多说,也说不了太多。
所有激烈的情绪,想被注入了太多的水,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