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从上学几乎就开始写作了,从一个句子,慢慢到一段话,再到篇章。从流水账的日记,到记叙文,议论文,到毕业论文,到公文,恐怕都少不了。
不过除开文字工作者(包括各种作家、单位的笔杆子之外),大多数人的写作历程也就限于写个邮件或者会议纪要吧。
自己写的不多,每当提笔时,就会纠结,不知从何写起,写作过程中也是百爪挠心,写完之后状态一般都是“身体被掏空”。我的体会,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绝不是写作技巧的问题,而是思路有问题,不清晰导致写作效率低,写出来的东西结构也必不清晰。
怎么办呢?有人说多读,不是有句古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这句话在古时候应该没问题,彼时社会信息量有限,书籍集中在有限领域,大家重点研读就是经史子集,容易掌握书籍的精髓,知识系统化,写文章自然信手拈来。但在当下,社会信息爆炸,让人无所适从,知识碎片化严重,导致人们的阅读也是碎片化的,主要通过手机微信、微博、新闻APP等等获取信息,这种方式对获取系统性知识非常不利,无法建立个人的知识架构体系,读过的东西无法使用,导致心态浮躁,思路不清,每天惴惴不安,愈加想要获取更多知识填充,把更多时间投入在碎片阅读中,形成恶性循环。
面对这种情况,输入无法促进输出,又该怎么办?
一个办法是,用输出倒闭输入,方法很简单,一个字就说完了:写。
举个工作中的例子,老板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写一个的PPT,而自己并不熟悉这方面的工作,既没思路又没系统知识,但又必须完成。过程肯定是大概想一个框架,查资料、找老司机请教,写初稿,被枪毙或者自己枪毙,然后重复这个过程。经过1个或几个循环之后,就对这个领域的知识有所掌握了,下次再写这方面的材料,多搞上几次,能形成系统架构,必定有较为清晰的思路,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这样写作的目的就清晰了,一是锻炼思维,能够进行深入思考;二是输出倒逼输入,系统掌握相关领域知识思考更深入。两者互相关联又互为因果。
明确了写作目的,下决心要写,怎么能长久写下去?想想困难还真不少。
第一个是时间问题。很多人是每天一千字,大概1~2个小时写完,对于比较忙的上班族来说,还是很挑战的。针对自己的情况,学首富说:先定一个小目标。。。 三百字吧,重要的是先写起来,每天保证最少300字。每天300字和两天600字不同,和每周2000字更不同,难度要大得多,能坚持下来,一年也就写十万字以上了,绝对不简单。
第二个是内容问题。会不会出现写着写着,就没东西可写了?有这种可能。有时会发现生活千篇一律,乏善可陈。但是细想起来,每天人的思考内容是很多的,只是自己没有记录而已。一个想法,一次交谈,一项工作,一条新闻,都可以是写作内容,在白天及时记录,内容源应该不缺;
第三个是质量问题。写的多了,会不会成为流水账,导致因质量太差,而放弃写作?以前出现过不少类似情况。想到的解决办法是,每天只对一点内容写作,只写深入思考之后的内容,不单纯记录生活和工作,绝不写流水账。一个题目写不完没关系,可以分几天写,只要保证300字,把一个点写清楚即可;
第四个是监督问题。一个人,如果没人监督,很可能半途而废。一个好办法是找个人监督,如果当天没写就发个一百块的红包(会不会肉疼)。。。
提升自己,是自己变得更好。人是要有点追求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