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均可致失眠,心病还需心药医


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互为影响,脏腑气血是情志变化的物质基础,情志活动也是脏腑机能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七情的正常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强烈的情志刺激和长期的负面情绪和心态是导致情志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根据中医理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几种情志变化反应过于强烈,会使人体气机紊乱,情志失调,均可能导致失眠的发生。一般因情志因素导致的失眠有以下几种类型。

烦躁型失眠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是中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方书,又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有言,“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由此处可以了解,“虚烦”与失眠有关。此型失眠患者体质易虚,且因琐事所累而易于烦躁,影响睡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烦躁、心悸、易汗出,是失眠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抑郁型失眠

此类不寐与西医抑郁症伴失眠相类似,患者性格多偏于文静、细腻、内敛,不喜欢向他人袒露心事,因此很容易闷闷不乐,气郁于胸中而致失眠,主要表现为睡后易醒,醒后不易再次入睡或早醒。

思虑型失眠

思虑过度与西医的认知障碍、强迫思维等相类似,因思虑过多、平日思绪频发而影响睡眠者,常表现为整夜不寐,睡眠维持障碍。此型失眠患者往往敏感多思,易于内化心理冲突 , 这是失眠易发的一个重要特征。

惊悸型失眠

惊惕也可导致失眠,此型失眠与西医学焦虑症伴失眠类似,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易惊醒,醒后冷汗淋漓、心悸等。患者常常柔弱胆怯,遇事容易惊慌或恐惧,这是失眠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俗语云,“心病还需心药医”,对于情志因素导致的失眠,患者还应学会心理调适,积极应对生活中的事件。另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健康的心境,不要因失眠而造成心理负担,害怕失眠,从而加重失眠。应学会放松、接受自己当下现状,不去评判。另外,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比如选择柔软舒适的床铺、柔和暗淡的灯光,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大量进食等来改善睡眠品质。同时,睡前 1 小时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抑郁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不同的抑郁症类型病因各不相同。 轻度抑郁症:轻微抑郁症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当症状明显...
    璐蔓_e82e阅读 7,713评论 32 102
  • 自然冲击疗法由丁愚仁老师发明,又称“禅拍”,“拍打”,"自然拍打"。 丁师及其团队总结经验,不同的各种病症(含绝症...
    YouAreMyMusic阅读 12,087评论 0 10
  • 1、阴虚火旺是怎么回事 2、阴虚火旺的症状 3、阴虚火旺怎么调理 4、阴虚火旺失眠怎么调理 5、阴虚火旺中药怎么调...
    秋舞阅读 35,234评论 1 23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12,195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余生动听阅读 13,589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