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后面的北雷村里,有一片很大的樱桃林。林子里住着一只晚睡早起的布咕鸟,在这个夏季的夜晚,它总是不知疲倦的吟唱着~把我带进童年的梦里~
童年的家在一个很宁静的山村,童年的院子里有好多好多的树。童年的夏夜里,也有一只勤劳的布咕鸟,幽远的叫声似由对面的山上传来,飘荡在空旷的夜,陪伴着安详的人。
妈妈说:人一到了我这个年龄,就会感到时间很快了。六一儿童节早已不属于我们,早已走进大学的我们却依依不舍的回望着童年的快乐。时间好快,昨天的美好和今天的无奈都那么快,我们似乎只有迷茫的明天。
刚刚过去的是一个阴晴不定的五月,紧接着在悲喜交加中迎接六月——那曾是多么美好的一月。我在游戏竞技的世界里奋力拼杀的同时,一如既往的看着我的小说和杂志,于是,期末考试的临近略微带来了些烦恼。
很无奈的借回来一本海岩的《玉观音》,却对这本书丝毫提不起兴趣。似乎是由于不喜欢这种大众的语言风格,这使我就像在看电视剧一样丝毫感觉不到文学气息。虽然最后悲惨复杂的故事有了一个委婉的结局,但这种人情世故的小说我真受不了。。。
期间看了《北京遇上西雅图》觉得还行。这个故事中涉及小三这一不熟悉的族群。有人评论说小三遇到豆浆男使观众看到了不追逐金钱,可爱动人的女孩本色,于是得到了自己的幸福,还是挺有道理的。还看一部《致青春》,没有看懂,没有感动,更不知道青春到底怎么了。看到一句这样的评论:“有一种追求叫郑微,有一种后悔叫陈孝正。。。有一种疯狂叫青春”。这是我看完电影后觉得有生以来最假的评论,大概来自青春期的孩子。这样的评论才是最好的:“终将逝去”一词,挑拨了众多正处青春危机而郁闷不甘的小心灵,于是走进电影院寻求解药。可影片并没有给观众解读青春,大命题的包装下只追问了“爱情能进行到底吗”,这样单一的追求,既是中国大学生们的青春真相,也是一种集体的精神缺失。青春只为爱情而存在,当所有与青春有关的爱情都幻灭时,青春不朽便成了大话。网友的吐槽是:长得漂亮就拥有青春,长得丑的就只有大学。
事实是这样吗?也许是吧。我想这是一个有年轻人却没有青春的年代。小孩还没长大,70后刚作别青春,8090就觉得自己老了。我想每个人的感觉总会不一样的。韩寒微博说:连看了两部不错的电影《疯狂原始人》和《致青春》,前者是你改变他人改变世界,后者是你改变不了他人只能处置自己。前者说:你那能叫活着吗,你只是没死。后者说:你神经病啊!
这便是我朴素的生活。可是看了乔的《致青春二》,我的大学又一无是处了。有时细想我的大学对我来说还是收获颇多的,成长与经历,孤独与快乐。这些还不够吧,我需要继续充实自己。那天问表哥暑假打工的事,他又语重心长的教导了我一番。他居然敏锐的发现我现在是底气不足的~我不想就这样平庸,我希望像曾经那样优秀。可残酷的现实和懦弱的自己把曾经的自信不知隐藏在哪里了。朋友们的鼓励,我只剩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