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阅读公众号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年纪轻轻已是网络大V,并且已经出版两本书。经过几番挣扎买了《明天过得怎么样,取决于今天的你怎么做》这本书的kindle电子版(15人民币),而我也最终走出家来到星巴克读书学习。
这本书的很多观点与我不谋而合,我对作者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有相同的认知,我渴望能做出改变,渴望拥有不一样的人生。2014年大学毕业,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我的内心极度抗拒读研,虽然那个阶段也准备了考试,但成绩可想而知不理想,考研失败。毕业后如愿到律所实习,现在想来曾经的我很不成熟且极度幼稚的,一心想着律所的工作或许能够给我的生活带来改变,试水两年后发现工作完全不如我意,工资低的可怜,同时感觉技能也没有得到的足够的提升。面对的诸多的情况,我选择了考研,辞掉了工作,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律师执业证。此刻的我再去看待当时的行为,我依然无法确定那个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对我的人生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我渐渐开始怀疑,当时的自己是否出于逃避才作出那个选择。的确,当时我开始恐惧律师职业,我开始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读过李笑来老师的书后,我发现相信是多么的重要,一旦开始不相信,事情就会朝着很坏的方向发展。
从高中毕业到今天的决定大部分都是我自己的做的,很庆幸并未对自己做出的选择极度懊悔,仍然在曾经的选择中有所受益。但是来自父母以及现实的压力仍然在无形中摧残着我,发现自己原来是如此的无能。现不去评价辞职究竟会对我造成多大的影响,就目前而言,我深刻意识到读书、英语的重要性,并且真正的为其而做出一些改变;开始思考未来我应该怎么生活,那么现在我又应该如何去努力;我远不够努力;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我发现自己开始由空想派走向实战派。
我现在必须接受辞职考研的现实,全身心的投入现阶段的准备中去。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坦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17年3月23日读后感悟:
已经完全不记得《明天过得怎么样,取决于今天的你怎么做》这本书的内容,一丁点印象也没有。
说实话这段文字我特别不愿看到,因为过去的自己真的太糟糕,糟糕到我都不敢回忆。但是我似乎明白,我必须接受“那个自己”,只有接受它、坦然的面对它,才能在今后走得更远。
16年7月7日写道:我深刻意识到读书、英语的重要性,并且真正的为其而做出一些改变;开始思考未来我应该怎么生活,那么现在我又应该如何去努力;我远不够努力;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我发现自己开始由空想派走向实战派。
我现在必须接受辞职考研的现实,全身心的投入现阶段的准备中去。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坦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当时我已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发现自己不努力,知道读书和英语的重要性,也在思考核心竞争力,开始由空想派走向实战派,并且要“全身心投入现阶段的准备中去”,那么,在那之后的日子里我为什么没有做到?为什么我最终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仍然浪费大量时间看电视?为什么后来我连“人大梦”都忘记了?一个对目标(梦想)不坚定的人,怎么能走到最后得偿所愿呢?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到底哪里出了问题?现阶段的我拥有和当时一样的梦想(想改变自己,想学好英语,想考上人大研究生......),那到底会不会再次出现和去年一样的结果呢?我又该如何避免?必须找到答案!
或许是因为,
那时并不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想要变好”的想法而已。当看到很多振奋人心的故事时,就因之而情绪激动,发誓也要成为那样的人,很自然的奋笔写下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或许这就是“鸡汤毒药”。在喝了很久的”鸡汤“之后,我才发现似乎哪里不大对劲:每次“喝”完“鸡汤”后都会信心满满,立志坚持到底,但两三天后,就又回到之前的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又喝到大大一碗“鸡汤”,准备重新开始努力,就这样循环往复着。最初我并不知道“鸡汤”有毒,“喝”的津津有味,还天真的以为自己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感觉异样时,又不知道哪里有问题,直到前天我读到一句话“所谓鸡汤,是只给你方向,而不给你方法的内容;是只给你希望,而不指出坑在哪里“。
问:打鸡血备考的时候,为什么第二天感觉又浑浑噩噩?
答:因为这些没有变成你自己的,你只是看到别人的故事,只是看到故事表面,没有看到这个人的坚持,这个人的隐忍,这个人的努力,这个人奋斗,你只是看到他赚到很多钱,说我一定要这样做,所以第二天又浑浑噩噩了。你一定要早睡早起,吃好饭,不要吃太多,坚持做一件事情,从小事做起,比如每天坚持洗头发,每天坚持晚上少吃点,每天背两个单词,只有这些小事你坚持21天,你就会形成一个新的习惯,做到小事可以坚持,你才会在大事上明白坚持是一种什么感觉,去扩大成就感,才会在大事上坚持。——《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之“这七年来,下班后我一直在坚持写作”
“心灵鸡汤介绍“:参考阅读(印象笔记)《推荐<穷查理宝典>》(李笑来)
“这本书不是心灵鸡汤式的书籍,这本书里没有安慰,因为这本书不是写给脆弱的人的——只有脆弱的人才不断需要安慰。”——《把时间当作朋友》
思考:心灵鸡汤与安慰的关系?
或许是因为,
我一直是固定型思维的人,虽然想改变自己的现状,但不相信“一个人取得的成就和他的努力程度有关“,面对困难时,不会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解决问题,不会想“我需要更多的学习/练习”,会早早放弃尝试,认为“我智商不行”。
回首过去的日子,每次“喝”完“鸡汤”后,感觉整个人精神抖擞,给自己设置目标,制定计划,但一开始并不知道会有什么困难,或许心里天真的以为不会有什么困难,因为”鸡汤“没有告诉我坑在哪里。就这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根本不思考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出发,走着走着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频繁出现,我又不知道怎么应对,这时固定型思维开始发挥作用,我不会寻找解决办法而是选择早早放弃。
或许是因为,
......
肯定还有更多的原因,我会努力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