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写作是信手拈来的一种本能。
互联网的兴起,打开了我们的知识仓储大门,“引擎搜索+复制粘贴”便可获取海量信息。
然而,在我们一路畅享信息化各种便捷的同时,却丢掉了打小就养成的读书习惯,更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而今,当”知识变现“的旗帜高高飘扬在互联网的风口时,才蓦然明白,“写作”已然变成了当下一种最有效的自我运营。
以下,是本人对“写作”这件事的一些浅显思考:
明确动机
我们为什么而写作?
对于写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动机,它是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无论我们是兴趣所致,还是希望借助文字来表达自我,得到外界认可,亦或像很多大神一样通过写作来创收变现。
只有动机明确了,我们才能找到正确打开精进写作技能的方式。
认知先行
·写作,不是潜能,是一种技能
·写作,不是文字堆积,是系统输出
·写作,不是复制粘贴,是举一反三
·写作,不是东拼西凑,是原创输出
学生时代,挖空心思也能哗啦啦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它个八百一千字的。自打那时起,便理所当然认为:写作是一种潜能,被逼到一定的份上,自然能才思泉涌。
互联网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捷之道。
写毕业论文时,我们不需要整天泡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电脑在手,信息都有。于是,套框架,借思路,偷换论据,论文变成了一次没有知识含量和缺乏自我见解的偷梁换柱。
写求职信、述职报告、商业计划书,万能模板一步搞定,有需求就有市场,互联网就是这么牛X。
微博微信的崛起,彻底压制了我们的写作欲望。既然一百多个字就能传情达意,我们又何须奋笔疾书一长篇呢?
在提笔忘字的年代,因为一个简单的“引擎搜索+复制粘贴”的操作,写作便沦为了一种缺乏系统框架和内涵支撑的文字堆积。
不难想象,东拼西凑缺乏思考的文字又怎么可能有灵性呢?
原创,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种稀缺资源。
扫清障碍
·构造自我知识体系
·强化知识更新迭代意识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可又有几个人真的做得到呢?
仔细想一下,我们有多久没认真看过一本书了?我们有多久没对某个时事话题进行深层次思考了? 我们有多久没能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了?我们有多久没进行过一次深刻的自我反省了?
而以上这些,都决定了你知识体系的饱和度。
每个人都该构造一个专属的知识体系,随着年岁的增长,要不停地对其进行过滤或者添加,以期让知识始终处于一种鲜活的状态。
写作,是盘活自我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内容的体统输出,我们能及时消化大脑所接受到的知识,并与实际生活进行多元化链接。
所以,要想在写作这条路上尽早实现游刃有余,我们就必须强化知识迭代意识,多渠道获取最前沿的知识来充裕自我知识体系,由此保证写作灵感的源源不断,来达内容体统有效地输出。
以期达到
·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记录生活的习惯
写作,是一种逻辑思维的体现。
很多文章,文字虽美,但缺少架构,思路混乱,零散地传情达意,往往只会让人不知所云。
而另外一些文章,哪怕是一些枯燥的干货分享,但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给人以环环相扣的感觉,也极其容易让人产生一气看完的欲望。
所以,很多大神既能写得一手好文,又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讲师,全因他们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喜欢写作的人,大多也都对生活充满热情。
我们会在每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写字留存。
我们会在看过一部电影,或者读过一本书后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
我们会在每一场旅途中边走边记录美好。
在此,希望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能养成以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
为曾经、现在以及未来留下更多我们认真生活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