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两年有一种生活在网络上被叫做“一眼望到头的生活”,类似体制内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这类稳定到旱涝保收,每个月有固定的收入(虽然收入不高);稳定到即使你不好好干也只能批评教育或者调换岗位,领导也不能把你开了;稳定到你的工作没有意外、没有惊喜、也毫无创造性可言;稳定到你甚至不需要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你只需要重复重复再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稳定到只要你愿意可以一直干到退休……
有了对这种生活的描述——“一眼望到头的生活”,然后就有了对这种生活的批判,大家说年轻人应该去试、去闯、去探索,去拼搏,去挣大钱,去追求诗和远方,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是一种苟且。用一句文艺的话包装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可是安于稳定生活就真的是苟且,就真的就应该被轻视,就真的没有诗和远方吗?
2.
这个世界是多元的,生活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个文明社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尊重,只要不违背法律等最基本的原则,允许人用任何方式活着。你有你的理想你去奋斗,我有我的生活和我的责任,我维持稳定。
如果我们说安于稳定的工作就是苟且,是不是太武断了呢?有些人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弱者,他们错过了重新受教育、重新选择职业的机会,他就是一个火柴头,他就能发那么大的光,他安于现在的稳定工作,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他不想挣大钱,他觉得钱够用就行,他更在乎家人,他觉得老婆孩子热炕头挺好,挺高兴的。
很多生活中的弱者选择平凡普通的生活方式,这是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力。用强者的判断评价弱者的生活,并不可取。如果硬要他们去打拼,拼了一身伤痕,谁给他们买单?
多元的世界里,人有各种各样的活法,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比自由选择的权利更重要的是尊重别人的选择。
3.
我也曾为自己体制内工作感到无比厌倦,因为工作性质,我长时间从事的工作都是机械性的、繁琐的、大量而有压力的重复,比如记录、誊写、复制、粘贴、筛选、统计、分析等,觉得无聊又无趣,毫无创意。
我开始恐惧一辈子做这样的事,可是,没有一技之长的我离开体制又能做什么?于是,我开始试着去了解那些离开体制的人,他们有的职场发展有了全新的变化,做的风生水起名利双收,经济状况也今非昔比,但有的人离开体制后发现,外面的世界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美好,困境重重,想重回体制又再无可能性。
于是我想明白了一些道理,稳定的“体制内”和“体制外”,都只是职场的一种选择,能决定一个人职场发展好坏的根本因素在于他自身有多大的能力。有些人即便离开了稳定的工作,也照样混得不好,所以离开稳定工作并不一定改变命运。
说到底,能力的培养是最大的关键。仔细研究那些离开稳定工作后名利双收改变命运的人的共性,就会发现:他们要么在离开稳定工作之前就做了长期的准备,为未来的路径铺好了道路,要么就是本身就有一技之长并且可以在离开之后迅速找到盈利点。
所以,我问自己,是否具有离开体制还能过好的能力,是否为离开体制做了长期的准备,如果没有,就停止抱怨,努力过好当下的生活。我接受和原谅了自己的失败,明白了要学会和自己和谐相处。
努力过好当下的生活,做好当前的工作,也依然可以怀揣梦想。但是你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人。你需要改掉多年来贪图安逸的坏毛病,把空闲时间利用起来学习,持续提升和进步,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时间,需要精力,更需要耐心。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人生追求上,即便是退休以后你才有能力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不是吗?
4.
再说回稳定的工作,从事稳定的工作就意味着苟且,就应该被轻视,就没有诗和远方了吗?不要忘了,你的生活并不是每天只有上班的那八个小时。八小时之内,你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员,但是八小时之外,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想一想几年后或者十几年后的你,你希望那个时候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八小时之外的你可以过的丰富多彩,你的自我价值、你的诗和远方是希望通过升职加薪、买房买车来实现,还是希望通过付出、得到和追求来实现?
八小时之外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就决定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模样。微信公众号作者王路的文章中有一段话我记忆犹新:
“一个人两三年的成就,看白天的八小时;十年的成就,看晚上两小时;一辈子的成就,看早上一小时。按今天城市人的普遍的生活节奏估算:每天睡觉八小时,工作八小时,吃饭三小时,通勤两小时,刨开以上,剩下三小时,刚好可以早上一小时,晚上两小时。”
八小时之外的差异,将不同人的效率显著区分开来。大家都有好钢,就看你能否用在刀刃上。按照未来的你所需要的标准去学习、去工作,将会构建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这就是你的诗和远方。
很多人都喜欢读王小波的作品,他的小说《黄金时代》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就用这句话做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