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二”映入大众视野,前几年参加心理培训的过程中有一小组称为“二”组,当时网络也流行“二”,对于“二”就有了一个初级印象。
翻看典籍,不同的人看待“二”,有不同的观点,其中《维摩诘经》中第九品专门陈述不二法门,可以看到很多不二,“生、死分别对待为二”类似不二。
《坛经》中慧能也陈述不二:“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是佛性。”
《论语﹒雍也》第六: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所说人做到不贰过,自然可以日日精进,越来越卓越,不贰过也就是不在强迫性重复,每每反思自我,有了这种反思我们就可以不在重复过失,从而使得自己做起事情来更加顺利,可以事半功倍。
佛经所说不二,是不分别对待,对生一个态度,对死一个态度,便是不二之心。对你有帮助的人一个态度,对你没有帮助的人另一个态度便是不二之心。不起分别心,如同你去银行办理业务,大额存单开启VIP,小额存单按号排队,有时排队一上午,一个业务都没有办完。而VIP几乎到那里很快完成业务。每个人都想让别人给自己行个方便,而别人方不方便就无所谓了,便是分别心,不二之心。办理保险时热脸相迎,理赔时冷眼观瞧。
以上是说心,现在我们要说行为。
反观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最初取得成就的人多数都会被人认为“二”。一个人放着铁饭碗不吃,偏偏辞职下海经商,去拼搏奋斗。那时候周围的人会想不开,这个人是不是疯了,这不是“二”吗。回到当下,以前开了一个小商店,物美价廉,从批发市场进货之后,卖完之后再去进货,反复如此。从不间断,好像是如一,而实则是不知道“二”。生意惨淡,业务下降,销售减少,不知道O2O是什么,没有互联网思维,一直思考我三十年来一直是这样经营怎么就不行了呢?因为不知道如何“二”。
开始初期大众点评,饿了么,美团,等很多线上线下平台寻求商家合作,传统商家说我要分10%的利润给平台,我是不是傻疯了。几年下来的结局,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很多人被新开的店挤下了历史的舞台,而被起先认为“二”的商家生意越来越好。
有时候经常听到人们说事,你这个人是不是“二”啊,你真“二”。
这里的“二”是只有犯过错的人才知道那些经历是个什么,“二”也意味着变,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在倒是觉得“二”是一种美誉,没有“二”一次,怎么能知道什么是“不二”,只有曾经“二”过的人,现在才“不二”。
Z先生出生农村,消息闭塞,外面的世界也没有出去见识过,那时候没有网络,也不怎么看报纸,初中毕业之后就选择了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满怀信心的去上学了。他的班主任老师是一名美术老师,老师会兼职做一些展示类的广告,那年月也没有电脑刻字,全是手绘美术字并用美工刀手工刻。老师在很多学生面前做了一遍演示,然后说,谁学会了,没有人应声,他说我会。当时他想的是,这么简单的工作一看就会了,别人看来这个应答似乎很“二”。但是这给予他很多资源,也是因为学了美工,后来才通过艺术进行了继续教育,读了大学。当时毕业同学录很多留言说他神经病。仔细想来,一个成就自我的路上得有人发神经,没有发神经就无法成为卓越者。佛陀当年菩提树下,不吃不喝领悟佛学,路人看来也是发神经。
也许在某些行为上始终如一的人,才没有真的“二”过,大多还在原地踏步。原地踏步的人在想,枪打出头鸟,这样做是不是很傻,我才不要做傻事。
二,在某种程度是看见一个事情的全部,而一是一件事情分裂的一部分,就像佛说善与非善,看到了善,只是看见其一,看见非善,见得其二。正是因为看见了善的同时也看见了非善,才明白事情的全部,才能做到不二心。
在心理学家梅兰妮克莱因的理论里,出现偏执分裂心位和抑郁心位。婴儿初期处在偏执-分裂心位,婴儿心里妈妈的形象是通过妈妈的表现内射而产生的。当妈妈及时将乳房送到婴儿嘴边,婴儿就会体验到满足,并将满足自己需要的妈妈视为好妈妈; 而当妈妈由于一些原因未能及时满足婴儿的需要,造成了婴儿内部的不适体验,产生焦虑,这时,妈妈就被视为坏妈妈。处在偏执分裂位的婴儿只能够感知局部的妈妈,也就是,妈妈非好即坏,这时的婴儿是无法整合和意识到好妈妈和坏妈妈都是一个人。偏执分裂心位可以被看做是婴儿的一种初始防御机制,防御由于没有及时满足生存本能所带来的焦虑。随着认知发展和年龄增长,好妈妈和坏妈妈就会在婴儿心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妈妈的形象,过渡到抑郁心位,这时好妈妈和坏妈妈才合二为一,不过很多成年人还会带有偏执分裂心位的残余。从源头来讲,每个人都二过。
从来没有经历过二,只是知道其一的人也许一直处于偏执状态。
也会有人虽然还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但也日益精进,夺得头奎,无一不精。
如果人生有什么遗憾,可能是这辈子从来没有“二”过。不仅行为没有,连思想都没有过。这里的“过”不是过失,而是经历。
唯有“二”过,才能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