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回去种田

家乡的玉米地

我知道有人看到这个标题,一定会翻着白眼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种田辛苦、望天收、还不挣钱。也有人会乜斜着眼睛说,看你一棵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修正主义苗子,还种田呢,吹牛了吧。

我是真想种田。早上老爸给我打视频电话,我忙着更文,给挂掉了。等更完,打过去,他给挂掉了。我知道他出门了,网络不方便,赶紧电话追过去。老爸说他正在买播种玉米的机器。老妈这几天在妹妹家帮着照顾二宝,眼看着别人家里的玉米都种上了,咱家的没人管。他只好请假先把玉米种上,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个我知道,我倒是想回去帮助种玉米,绝不是口头上的想,是真心实意的想。

从小就跟在田里玩耍,田间农活尝试的早,对土地,对庄稼有亲人一般的感情。

七八岁的样子,我就模仿大人割黄豆。穿着连衣裙,戴着草帽,一手抓一把黄豆的茎,不管豆荚扎人不扎人,右手持镰,拦腰割断。兴许我方法是错的,镰与黄豆茎的角度呈90度最好,我是呈30-45度的锐角,兴许镰的刀口不够锋利,也兴许我的力气也不够,总之镰顺着黄豆茎呲啦一下咬到了我的食指,血顿时喷涌而出。细瘦的手指头似乎要断了,我扔掉镰,撩起裙子一把握住鲜血汩汩的手。血瞬间把裙子染的红艳艳的,我没哭,也没叫。直到妈发现了血迹,把我送到医务室包扎。我记得那天洗澡,妈帮我拧的毛巾,她的眼睛一直噙着泪。

小学毕业考试,老师号召大家冲刺重点中学,教室后面的黑板每天更改倒计时时间,还有隔三天写上同学的理想。同学们的理想高尚而远大,当有一天班主任读到“我想当一个新时代的农民”时,不怒而威的眼睛扫视一下全班,问谁写的,我怯怯作答。老师的眼神意味深长,我很久才读懂那是恨铁不成钢。

初二时,进了重点班。国庆节放假,我丢下书包,拿着铲子径直去了地里,国庆节正是家家户户栽油菜苗的时候。远远地看着我妈一个人拉线,这头固定好,再走到另一头去固定,为了让油菜苗栽成一条直线。我没喊妈,蹲下就开始刨土,放油菜苗。对于农活,我看多了,无师自通。

妈走过来,让我回家去做作业。我不听她的,说作业做完了,继续栽下一窝油菜。她不依不饶,让我回家去玩,我头也不抬,回复她:我喜欢种田!我说我喜欢种田,是怕她赶我走,不让我帮忙。可这句话惹恼了从来不对我发脾气的妈,她气极了,愤愤然地说:种田这么累,你还喜欢种田,那你不要念书了,从现在就回来种田!……喋喋不休,絮絮叨叨,如果我再不离开田地,我估计要挨揍了。我拿着铲子落荒而逃,委屈的泪水从眼眶里一汪汪地漫出来。

毕业后初找工作,工资极低,勉强糊口。艰难度日之时还雪上加霜,被小偷顺手牵羊拿走了包,包里有我所有的财产,只能回家寻求救济。刚好五一,爸妈正在田里收拾大蒜头。爸赶着牛扶着犁铧,我二话没说,蹲下去就开始捡土壤里露出的大蒜。

猛然一抬头,看爸的眼睛盯着我,盯贼一般的目光。我不知哪里得罪了他,才回家就给我甩脸子。谁知他一开口,我就要哭了。你别捡了,回家照照镜子看一下自己,你在外面天天没吃饭啊?都瘦成什么样了。我低下头掩饰我潮湿的眼睛,不说话去伪装我哽咽的喉头。是的,为了省钱,我们常常一日三顿馒头度日,偶尔吃一顿白米饭表示打牙祭。

以前我说喜欢种田,我不怕辛苦,不怕流汗,我只是怕他们太累。我多做一点,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少做一点。

村里地少,以村办企业为主。那年拿到通知书,到村支部开农转非证明,龙飞凤舞的几行字立马就给办了,属于我人头下的田地不知花落谁家。那时候都羡慕商品粮的身份,嫌弃没有安全感的农村户口,八十年代有人花大价钱去农转非。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经历了农转非的艰难到农转非的轻而易举,再到非转农的不可能。如今户口是回到了家乡,只是再也回不到家里,空挂在镇上。所以名下没有一星半点名正言顺的田地。

修建新农村,我们家三亩多的良田被征。所以如今家里地更少了,而且耕种收获基本机械化操作,委实种田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但我对土地对植物的感情却与日俱增。

不论什么季节回到故乡,我都会在田地里走上一趟。像是一定要去探望的老朋友,年年岁岁它们相似,而我是岁岁年年不同,我欢快蹦跳的步伐,变得青春轻盈,再变成笃定踏实,最后一定会步履蹒跚,而走在田间地头的心一定是欢喜的。

那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啊,

那一片片绿油油的小麦苗啊,

那一片片的蒜苗啊、鱼腥草啊、紫菜苔啊……

这些是可以创造经济价值的作物。

开花的鱼腥草

还有小田园里仅供餐桌的时令蔬菜。

春天,万物复苏。夏至,植物蓬勃生长,如同孩子的青春期。

大清早,任露水湿了裙摆,睡眼惺忪的我在蔬菜间蹦来蹦去,很快就清醒了。

被茄子的花萼狠狠扎了手。

水果黄瓜躲在硕大的叶子下,还是没逃过我的法眼。

一夜之间,豇豆又熟了一大把。四季豆仍然很顽强地保持绿意。

辣椒被我不小心连同花、枝、叶、果都拽下来了,暗暗自责弄疼它了。

少不更事的西红柿开始有了一脸心事,鱼腥草在开花,红薯在地下偷偷结果,花椒的香麻气味在空气中肆无忌惮,玉米的胡子一点就着时就可以收获了。

窜到田里,看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从土里冒出来,长大、开花、挂果、成熟,需要一寸一寸光阴的等待,也习惯了用目光与它们对话,用手抚摸奋力生长的可爱枝叶。

对于生长在农家的我,我对每一株植物都倾注了迎来送往的凝视。生生不息,那是希望和盼头所在。

不以务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种田,是一种乐趣,有一种踏踏实实的成就感。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还是渴望日后有三五分薄田,供我伺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雨天看书,晴时种田,足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