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的手机用了几年?我计划换手机已经计划一年多了…而今手机又有活动价了,我看好的手机便宜了了两百块还可以免息分期,多好啊,我想买个新手机很久了。每次都在下单前一瞬间放弃,我总会告诉自己,现在这个手机还能用啊,挺好的,干嘛花那么多钱买新的呢,又没坏。
可是我看到我老公换的新手机又忍不住羡慕嫉妒,觉得他太败家了,一定是为了换手机故意把手机摔坏的!我不禁想,为什么我总舍不得给自己买手机?难道这一次又要放弃买吗?
看看自己身边的亲人,老公平均一年半换一次手机,还每次都是屏摔坏了不得不换;妈妈说这个手机有点慢有点小,想换个新的,我也是毫不犹豫就买了。为什么到自己这我就舍不得了呢?
想起我们刚结婚那会,要开源截流攒钱,我总是克扣自己,对我老公买鞋买茶的各种消费抱怨却从不阻挠。和现在的情况何其相似?我决定这一次一定要买,不能再放弃了,盯着“确定”十几分钟终于按下的时候感觉自己终于做了一件大事。
2.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时候,给朋友买礼物只看品质不看价格;给父母买不管什么都一咬牙就买了并不抗拒;给孩子买东西更是什么最好买什么;给自己买就会考虑这个是不是太奢侈了?
我们克扣自己的时候,心里真的是高兴开心愿意的吗?买给他人的时候,心里真的觉得对方开心就值了吗?
坦白自己吧,并不是的。给朋友,买礼物显得自己很重视他,潜意识的意思是,兄弟我对你够意思吧,你得记我好啊!给父母,为了证明自己没有不孝顺,买越贵的东西越显得自己有心,为了让自己心安,潜意识想告诉父母,我对你们很好。
你会回避心里另外一个小恶魔的声音,你给朋友花钱送礼物只是怕他到处说你坏话,你给父母花钱只是因为如果拒绝就会落得不孝的名声。
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自己的想法,总是靠别人的眼睛来观察自己,担心被评价,又期待被评价。把别人的想法当成自己的想法,把别人的喜好当成自己的喜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外界评价。
3.就像我自己为什么犹豫很多次都没有买手机一样,我不喜欢新手机吗?我很喜欢。我负担不起新手机吗?一月工资能买两个多。那我为什么依然犹豫呢?
小学时候,我觉得背了四年的书包太旧了想有个新书包,却被教育书包又没坏为什么要买新的,要懂得节俭。
家里所有的东西都不能扔不能换,因为没有坏,还能用呢。因为风扇没有坏,所以不能装空调。因为电脑没坏,所以dos机一直用到了98时代。所以,因为手机没坏,怎么能浪费钱买新的。
这个“没坏”的逻辑深入骨髓,即使理智上认识到这是错误的观点,要克服它也困难重重。改变就从一个新手机开始吧!
在力所能及的区间里,去享受能享受到的美好物质,把送朋友的波尔多拿来和自己爱人共饮吧。把舍得送别人的东西先送给自己吧。
把他人的意见从你脑海里去掉,像放水一样,把这些水放掉,去看见属于自己的意见,喜欢还是喜欢,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看见什么样的世界。
看见自己,与自己沟通,开始懂得避免用他人的评价来雕刻自己,打破自己身上各种眼光塑成的枷锁,见一见可以自由呼吸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