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华为胡玲实名举报”事件充斥着各大网络头条,今天抽时间看了原帖,想分享下我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从整个事件的表面来看,好像甚是鼓舞人心,正面积极,为广大搬砖的程序猿们伸冤呐喊,伸张正义。当今社会最缺乏,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声音。
从被举报的hr来看,他们的不作为,缺乏诚信,滥杀无辜,虚报数据是非常恶劣的行为,让人嗤之以鼻。但是这个覆盖面太大了,直接祸及了整个hr系统,整条船都跟着被掀翻了,觉得有点夸大其词了。
对于这件事的对错已经不重要了,通过这件事情反映出来的职场发展的问题,个人觉得是应该值得被关注的。
合适的人匹配合适的职位
作为员工,如果能在企业内部获得转岗机会,说明个人的综合素质还是可以的,但这不表明你就能够完全胜任这个岗位了。
怎样才能证明你能够胜任这个岗位呢?
需要你全面了解岗位的要求,这里的要求并不仅仅指我们落实到纸面的岗位说明书,KPI考核指标,还有很多隐性的要求,比如领导办事风格、企业文化等等深层次,需要通过沟通,感受去深入体会的要求。
如果胡玲在“员工活力体验官”这个岗位上能够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渠道,再多深入的去跟周围的同事,直属领导多沟通了解一些关于这个岗位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这份工作的表面定义上,会不会发现不一样的意义呢?
比如,对于加班这个问题,当领导质疑有些员工在无效加班的时候,我们是否需要思考一下领导对于这个问题的质疑是为什么产生的?是看到了一些现象,还是在担心这个问题对于其它真正在加班的员工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都是需要去深入了解的。
当然,公司设立这个岗位的初衷,也是为了能够让员工感受到公司人性化关怀,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企业幸福指数。但是作为这个岗位的职员,你的职责除了了解员工的内心需求之外,还要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去做一个平衡,最佳的状态是既能维护公司的利益,又能让员工满意,个人认为这就是该岗位设立的最终意义所在吧。
何谓人职匹配,就是清楚了解岗位画像,以及企业赋予这个岗位的意义,努力让自己达到人职合一的境界。
员工感到不幸福了
当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付出,却得不到领导或者组织的任何反馈,心理失衡是在所难免的,但如果任由TA的情绪持续发酵,而不采取任何措施的话,很可能会导致员工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事件。
当上级给胡玲配备了一个搭档之后,她发现这个同事的出现好像并不是来帮她缓解工作压力的,而是来指手画脚的。虽然胡玲有多次提到,她跟上级多次确认她与这位同事是否上下级关系,上级只是明确并非上下级关系,就是搭档,并没有再给过多的回应。这件事情也为后来胡玲认为上级不作为,埋下了一个伏笔。
试想,如果当胡玲多次与上级沟通此事的时候,这位领导能够稍微的多做留意,追问一下胡玲反复确认此事背后的原因,适当的介入调解,或者明确一下各自的工作职责范围,后续的事情发展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走向。
这位处于事件舆论中心的“上级”在此后的回应中也提到:“我不怨她,是我没有辅导好她,是我没有做好日常的情绪疏导”,相信这是他事后经过认真反思得出的刻骨铭心的结论。
的确,员工的企业幸福感指数高低,与其直属上级的正向反馈,适时引导是密不可分的。当员工有情绪了,如果上级能够及时察觉,恰当指导和疏解,帮助员工看到问题的根源,理解正确的处理方式,从而接纳自己认识的局限,以此在职业发展中有所成长,相信对于员工和团队而言,是一个良性的发展趋势。
我是一名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师,致力于帮助更多的人走出职场困惑,绽放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