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她是市长夫人,而她是侯爵千金,三个人,一场野心与爱情的对弈,谁笑到了最后?
于连·索莱尔,也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平民木匠的儿子,他年轻、英俊、精明、能干、野心勃勃却又自尊心极强,从小希望借助个人奋斗跻身上流社会。他爱读书,不愿做力气活,因而遭到全家的嫌弃与怨恨,经常被父亲和两个哥哥毒打,小时候,他希望像拿破仑一样,“由一个既卑微又穷困的下级军官,只靠他身佩的长剑,便做了世界上的主人”,他相信通过自己的聪明勇敢,也可以飞黄腾达。但波旁王朝复辟后,于连通过穿上红色军服从军而飞黄腾达的道路被堵塞,而当认识到神父一年有十万法郎的收入,于是决定穿上教会黑色服装向上爬。为了讨好神甫,他靠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背下来一整本拉丁文的《圣经》!
去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是于连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出于对市长的报复心理和试练自己胆量的冒险心态,于连和市长夫人之间产生了暖味关系。书中,对于连鼓起勇气去牵德·莱纳夫人的手的描写非常细腻。他为了满足自己强烈自尊心,他去招惹那位善良的市长夫人。爱情是他用来衡量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他把爱情看作是一种“责任”,是对贵族阶级的征服,他是以挑战者、征服者的姿态来对待这场爱情的。他要握住德·莱纳夫人的手,不是出于情欲,而是出于一种“责任感”,当他握到那双手的时候,他所体会到的,不是爱情的甜蜜,而是胜利者喜悦。“于连的心被幸福的洪流淹没了,不是他爱德·莱纳夫人,而且一次可怕的折磨终于到头了。”于连拒绝了女仆爱丽沙的爱情,足以显出他的野心,他拒绝了平庸的生活,他要摆脱下层社会的阴影,跻身他所鄙夷的上层社会,以满足他那颗虚荣心。
于连的第二次爱情是和玛蒂尔德侯爵小姐。然而在他眼中,这场爱情就是他的事业,他要保护的是爱情背后的事业,而非爱情本身。于连在这场爱情中,更多地显示出来的是理性,而不像和德·莱纳夫人在一起那样冲动,那样急着想要证明自己。他步步为营,为了俘获玛蒂尔德侯爵小姐,于连求教于情场老手俄国柯哈莎夫王子,把自己的爱情苦恼讲给他听,他建议于连假装去追求另一个女性,以达到降伏玛特儿的目的。于连依计,玛蒂尔德再也忍耐不住了,跪倒在于连的脚下,求他爱她,于连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看呀!这个骄傲的女人,居然躺在我的脚下了!”。是的,于连的野心在和玛蒂尔德的爱情中得到了满足。这场爱情让他成功跻身上流社会,收获了他一直追求的事业,然而一封告密信摧毁了他的美梦,一怒之下,于连赶到德·莱纳夫人那里,向正在祷告的夫人连发两枪,夫人当场中枪倒地。而于连也因开枪杀人被捕了。命运跟于连开了这么一个玩笑,他好不容易拥有了他想要的一切,却又生生被夺去。
公审的时候,于连当众宣称他不祈求任何人的恩赐,他说:“我决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陪审官的席上,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的人。”结果法庭宣布于连犯了蓄谋杀人罪,判处死刑。两次不同性质的爱情,也只有在此时,在真正面对的时候,才能见出其高下。在狱中,面对德·莱纳夫人和玛蒂尔德同样真诚的表现,于连的反应却不同。只有在此时,他才能最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心里对爱情的真实态度。他别无他求,只愿与德·莱纳夫人在这狱中享受最后的哪怕是片刻的幸福,这才是真正的爱情。玛蒂尔德,还在继续她的虚荣,她亲手将于连葬在那个于连喜爱的山洞里,完成了她“英雄主义”的模仿行为。
红与黑,在阴谋与爱情的对弈中,他们都输了,于连输得一无所有,却找到真正的自己,没有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中迷失了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