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第21天
正是中伏,酷暑难耐,中午过后更是温度达到最高,不想辜负了舞蹈老师赠送的两张话剧票,冒着高温,百度了地址,前往吕剧博物馆。
真不知道家门口还有个吕剧博物馆,其实就在原图书馆的后面,路过n次,高大的绿树葱郁,枝繁叶茂的把它掩映在身后,从来就没有注意过。
庭院深深,到处是红灯笼彩脸谱,彰显出浓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气息。
我们的座位在第一排,虽然是旁边,剧场很小,一点也不影响观看。一说话剧就想起老舍的《茶馆》,话剧演员通过精湛的演技淋漓尽致的展现出各个人物的鲜活特点,这就是话剧之魅力吧。睿睿还从未看过舞台剧,路上还问我什么是泉城?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真是啥也不知道,作为一个山东人竟然不知道泉城,或许这些耳熟能详的知识忘了给她普及?
一共十场,睿睿竟也看的津津有味,济南味十足的方言俚语,幽默诙谐的语言,夸张的肢体动作,每一场一个主题,贯串起前后。
当演到最后,母亲泉突突泛起真的水花时,孩子们高兴地奔向舞台前,近距离观看像鲜花盛开一样的泉水,睿睿也按耐不住躁动的心,站起来张望,其实剧情已经结束,我也挥手把她放行。
后记:(写完日记,总觉得没有故事情节,百度一下,原来从2004年就亮相舞台啦,还是听度娘讲讲故事情节吧。)
一个略显破败的大杂院,院内苍苔斑驳的墙壁已显露出块块青石嶙峋的骨骼,院中的水管、公厕以及居民随意搭建的厨房无一处不标志着这个老济南杂居部落的一种窘迫,亦或还有一点温馨。
与其它院落不同的是,这个院中有一眼泉,用青石栏杆护着小小泉池让这个小院多少有了些灵性,有了些文化。而这一切便是这泉边人家赖以生存的环境,人格生成的土壤,梦绕魂牵的家园。
伴随着安居工程的开工,大杂院拆迁在即,泉大娘的儿子小生、女儿大丽为搬家卖掉了泉大娘积攒了多年的破烂,而这堆破烂却勾起了泉大娘几十年的心病。引出了一连串亦喜亦悲,悲喜交加的故事。
找寻柜子的线索牵引出泉大爷、大聪叔与泉大娘之间割舍不断的情缘。
找寻柜子的误会点燃了大丽、小生有关家事由来的导火索。
柜子外的故事展示着泉城人家水一般纯澈的性情,泉一样包容的心田。
柜子里的答案揭示出泉城人真、善、美的本源。
小小庭院,见证了昨天,见证了今天。
一泓碧水,带着泉城人的故事、泉城人的心愿,流向天边,流向永远……
(这个度娘没说清楚,大丽小生是泉大娘养的孤儿,为此泉大娘一辈子未婚,挺感人的。)
2018.7.27 晴 26°C~3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