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是区别于“简略的、呆板的报告”的“详密的、生动的报告”。
“描写只是记叙的精深一步的功夫。描写的对象也是事物,离开了事物就无所谓描写。”
如果把写作记叙文比作画:
通常的记叙文好像用器画。看了用器画,可以知道事物的轮廓和解剖,但并不能引起对于那事物的实感。描写文章好像自在画。看了自在画,不单知道轮廓和解剖而已,还能见到那事物的意趣和神采,这就因为引起了实感的缘故。
“描写一语本来是从绘画上来的。写作的人把文字作为彩色,使用着绘画的手法,记叙他所选定的事物,使它逼真,使它传神。这就是写作上的描写。”
描写的基础是丰富的经验:
“没有经验写不来文章;仅有微少的经验只能作简略、呆板的记叙;必须有广博的经验才能作详密、生动的描写。”
注:
用器画:器械制图、器械画、几何画。
自在画:素描、水彩画、油画、图案画。
一、印象
描写事物,目的在逼真与传神,所以最要紧的是捉住印象。
印象:从外界事物所受到的感觉形象,深印在我们脑里的。
“印象有简有繁,有含混有明晰。所以,有的时候只需一个名词、一个形容词、一个副词用得适当,就能把印象的原样保留;而有的时候却非用长段巨篇的文字不可。”
“描写事物在于能捉住印象。收得印象在于平日多所经验。从经验中收得印象,把印象化为文字,这是作者方面的事。从文字中收得印象,因而增加自己的经验,这是读者方面的事。”
二、景物描写
如何描写景物呢?
第一:选定自己的观点。
“观点不同,对于景物的方位、物像的形态、光线的明暗等等都有关系。”
“倘若不在记忆中选定自己的观点,往往会弄到方位不明,形态失真,明暗无准;那就离开描写两字很远了。”
就像画家写生,要选定一个合适的位置,然后再开始作画。
第二:捉住自己的印象。
“就是眼睛怎样看见就怎样写,耳朵怎样听见就怎样写,内心怎样感念就怎样写。”
第三,描写虽然可以用形容词和副词,但不能专靠着形容词和副词。
“因为这些词并不具体,你就是用上一串的‘美丽’或‘非常’,人家也无从得到实感。有时候不用一个形容词或副词来描写,只说一句极简单的话,但因为说得具体,却使人家恍如亲历。”
“描写须要具体,不独对于景物,对于其他也如此。”
三、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可以分外在、心理两部分。外面指见于外的一切而言,内面指不可见的心理状态而言。
1. 外在描写
“包含着状貌、服装、表情、动作、言语、行为、事业等等的描写。”
“我们在写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的时候,对于这许多项目决不能漫无选择,把所有见到的都写了进去。我们总得拣印象最深的来写。状貌方面的某几点是其人的特点;服装方面的某几点足以表示其人的风度;在某一种情境中,哪一些表情和动作、哪几句言语正显出其人的品格;在一段或者全部生活中,哪一些行为和事业足以代表其人的生平。捉住了这些写出来,就不是和甲和乙都差不多的一个人,而是活泼生动的某一个人了。”
2. 心理描写
“心理和表现于外的一切实在是分不开来的:表现于外的一切都根源于内面的心理。他人内面的心理无从知道,我们只能知道自己内面的心理。但我们可以从自身省察,知道内面和外面的关系。”
如何省察呢?
“省察的时候能像生物学者解剖生物一般,把某一种心理过程分析清楚,知道它的因果和关键,然后具体地写出来,那一定是水平线以上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有时候就借用外面描写;换一句说,就是单就文字看,固然是外面描写,但仔细吟味起来,那些外面描写即所以描写其人的心理。”
参考书目:
- 《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 叶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