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风正气的作风建设,守护党的初心使命

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从延安整风运动到近期发布的中央八项规定,我们党始终将作风视为生命,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祛除顽瘴痼疾、自我革命,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守护初心使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作风建设是永葆政治本色的深层密码。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穿越时空。七十余年后,中央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政治智慧。从“反对本本主义”到“精文减会”,从“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到“老虎苍蝇一起打”,作风建设始终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关键密码。这种自我革命的精神,既是对“延安之问”的时代回应,更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品格。

在脱贫攻坚战场,基层干部“五天四夜”驻村制度让帮扶更精准;在政务服务窗口,“最多跑一次”改革让群众办事不再“折返跑”;在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逆行出征”的身影筑起了生命的长城。这些实践印证着作风建设的民生导向:当会议文件“瘦身”转化为干事效能,当“痕迹管理”让位于绩效考核,当“盆景式调研”转变为“沉浸式服务”,人民群众在点滴变化中感受着党的作风之变。轻装上阵的优良作风转变更能映照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民生建设升温。

而针对严重的作风问题,必须构建“不能腐”的制度体系。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从严治党才是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战略纵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的典型案例显示,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等“节日病”仍有发生,说明作风建设容不得半点松懈。从建立“四不两直”调研机制到推行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从公务接待标准化到“三公”经费透明化,制度之网越织越密。某地创新实施“红黄蓝”作风效能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干部工作状态,让“慵懒散拖”无所遁形,这种数字化监督手段正在成为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新利器。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作风建设承载着新的时代使命。当“躺平心态”遭遇“红船精神",当“佛系干部”面对“焦裕禄式”的奋斗坐标,作风建设更显其现实意义。全党要以学习教育为契机,把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成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标识。唯有如此,才能以作风建设的清风正气,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让百年大党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