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零陵的不多,知道永州这个地方的倒不少。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捕蛇者说》做了推广:永州之野产异蛇。
零陵是永州的古称,从古至今的当政者更名无数,我只爱“零陵”这个称呼。因为他给我的感觉更像一个乳名,亲切而充满回忆感。
《史记》记载,这个名字得名于舜帝葬于九嶷山,“零”是雨字头指的是小雨,“陵”为山陵,意为小土丘。我猜想,多情的舜帝一定是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与九嶷山融为一体的。在另一个雨天,深情的娥皇女婴来寻夫,得知其死讯后,泪染青竹,其后斑竹满山。
“零陵”这么一个多情的名字,怎叫人不喜欢呢?
苍梧之野,南蛮之地。舜帝来过,留在了这里;柳宗元也来过,留下了文章。斑竹的泪痕,被贬之地,或许当年的他们都带着忧伤,以至于每次感受零陵的雨都有丝丝落寞。
雨中的柳子街,石板路依旧,只是两旁新铺了鹅卵石路面,可我依旧执着地走在石板路上,光滑,冰凉,古老的青色。它像极了一个老朋友,一碰面就能够带你到回忆里。曾经三三两两的少年,也曾在这里牵手走过。
喧闹的街市与人群,簇新的建筑让我迷失在这熟悉又陌生的古城。曾经那么熟悉,现在自己只能是一个过客。直到走到柳子庙前,我才算找寻到记忆的地标,愚溪、西山才算定格了位置。古城变成了新城,“柳小妹”充斥在各种旅游宣传画上。对于政府发展本地旅游经济的做法不置可否,但对念旧的人而言的确是一种摧残。
庆幸的是,江水未变,道旁树依旧。
江边凉亭小憩。椅子上有半袋橘子,一边坐下,一边顺手挑一个,剥一瓣丢在嘴里酸酸的。还未下咽,众亲人已大笑:这是别人遗忘在这的橘子。尴尬不过三秒,又继续吃。心想这不是被丢弃的橘子,应该是半袋爱心橘,留给需要它的路人。吃两个,剩下的橘子继续等待有缘人。
下面是浮桥。过去的灰色已经变成了鲜艳的红色。曾经7毛钱的过桥费在一群少年中生出了很多的故事。往事浮沉,在这长流不变的江水上。江上已不见当年的轰鸣震耳的渡江船。江对岸,也不是记忆中的那群老房子了。
这座古城似乎越来越年轻了。
走到尽头,就是朝岩公园。开放式的公园,没有太多管理,很多年前的游乐设施还隐约可见。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到这里反倒寻找到了旧时的宁静。刚愁无处歇脚,又找了一处石桌石椅,旁边几棵桂花树围着,花香扑鼻,清凉又悠闲。一家人围坐,孩子嘻闹都不觉得吵,三个陪着老父亲打字牌,一个观战,一个闲庭信步,还有一个租辆自行车满公园转悠。各得其乐。孩子玩乏了,连问什么时候走?大人们笑着说:等到气温降到18度。呵呵,这被调侃了一整天的手机天气预报。
我想,长袖裹着的不是30度的高温,而是亲情的恒温。
江水的另一头,有一个岛,叫做蘋洲岛,岛上有个书院,叫蘋洲书院。这是一个少有的清静之处。青砖青瓦,再配上古老的大樟树,庭院里的拱门设计,层层叠叠,古朴而有韵味。几年前,在这里拍照发了个朋友圈。不想竟撞景大表姐的景拍,高个子的刘雯是零陵人,撞上明星老乡也不觉得很尬呀。还有个老乡,狂草家怀素和尚,也在这小雨缠绵之地,练得了一手好字。毛泽东的草书,就颇有怀素之风。
对于这座城而言,所有的人都是匆匆过客。只是有些人留下了些许,有些人带走了些许。
敢问,醉僧楼里,种蕉厅外,是否潇潇雨歇?当时的他们,是否也像我一样寻找过昨天?雨后的青石板路,是否还记得不再年少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