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如流星划过历史的长空,生如夏花之绚烂,死也如夏花绚烂,千年后再读《墨子》书,掩卷深思,依旧为之动容,对墨家那种勇武刚强的侠义,那种虽千万人,吾爱矣的豪情,心中只有无限的景仰和向往。
可叹的是,墨家如巨星陨落,无以为继,湮灭在历史中。然而,其绚烂至极的光辉思想,时间的流逝是无法泯灭掉的,即便深藏千年,一旦重见天日,依然震古烁今,只因墨子道出了亘古不变的天下至理。“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如此必将天下大同,这不正是每个时代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不正是陶渊明笔下幻想的“桃花源”么?即便是我们这个时代,依然存在着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和诈欺愚的现象,更何况在那个,“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的纷繁乱世呢。墨子之言如此深得人心,故在那个干戈四起的春秋战国,天下之人云集归入墨家。
(图无关,关键是文字)
有时不禁想到,如墨子这般绝世天才,本就百年不遇,甚至千年难遇。即便墨家能一直传承下去,也并不是每代巨子都如墨子这般,博学多才,才智超群,后来的墨家钜子远不如墨子这般天才。昔者墨家巨子孟胜替阳城君守城,阳城君因射杀吴起,毁坏王尸而潜逃,楚王要收其封地,但没有阳城君的"符令"。孟胜自认无法守护其属地,辜负了阳城君所托,必须一死,不顾其弟子徐弱谏,“死而有益阳城君。死之可矣。无益也。而绝墨者於世。不可”,以死殉道,为了墨家传承的道义,不顾墨家推崇的天下道义——万事莫贵于义。不知变通,连同一百八十名墨家弟子一起殉道,真是明小义而不明大义。
何况墨家《大取》中有言,“断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孟胜却只知信守承诺,“士为知己死”,忽视了墨家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毫不顾忌追随自己的墨家弟子,他应该想的到,那些墨家弟子会跟他一起赴死。只是可怜追随孟胜的那一百八十名墨家弟子了,更可悲的是传巨子位于田襄子的几名弟子,还要返回楚国与孟胜共同赴死,新任巨子田襄子拦都拦不住。这样以死殉道,轻生赴死,才是真正的绝墨者于世,后来已然证明。如此,以后谁还愿归入墨家门下?巨子孟胜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墨家子弟了,由此,墨家一步步走向没落。
据史书记载,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三派,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邓陵氏之墨。墨家虽然一步步没落,但按道理来说,其没落的痕迹应该是有迹可循的,而墨家的彻底消失,绝不会是因为墨家内部力量的分散,必然是来自外在的强大力量摧毁。墨家与诸子百家最大的不同是,不止是一种学说,还是一种社会组织。韩非子有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墨家是侠义的源头,它的存在,也许本身就是对封建帝王的威胁,故而被历朝历代的专制帝王限制绞杀。历史上,汉武帝时期,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儒家对立的墨家,自然不断遭到残酷的打击,墨家思想以致在中国中绝,其书也几乎被焚毁殆尽,不然的话,《墨子》一书怎么会在道家的《道藏》发现的呢?
可悲!可叹!
幸好,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时代在不断步进着,拨开历史的云雾,墨家思想得以重见天日,震古烁今,重新散发出灿烂的光芒。怪不得子墨子自信无比地说:“吾言足用矣,舍言革思者,是犹舍获而攗粟也。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怪不得墨家言,天下无人,子墨子言犹在。
只因墨家的思想,无论古今,都深得人心,早已远远超越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