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字典里,其实就一个词,叫“刻意练习”

图片来源:网络

1

累的时候,把网上购买的一些课程陆续的听了。

“刻意练习实践论:我的学习方法”里,许岑提到了自己通过刻意练习的方法,在过去的两年里,出了包括幻灯片制作、英语、指弹吉他演奏、摄影和炒菜等7个教程。

一个人,短短时间能在不同领域做出教程。方法肯定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禁不住留神去听并体会,这个讲座带给自己的收获。

1. 大量专注练习,不断反思,是取得不断进步的不二法宝。

2. 要按照SMART原则,设定自己的目标。

S:明确性

M:衡量性

A:可接受

R:实际性

T:时限性

很多人喜欢把“今年,我要学好英语”作为自己的目标。但是对应“学好”却没有明确的界定。如果,更改为“2017年12月31日止,我要看5本英文经典,并且用英文写出读后感。”或者,“我要通过BEC中级考试”,这样的目标就具体得多。

3. 学习后想办法去给别人分享,也就是输出。

比如,看了一本书,觉得收获很大。具体的收获如何呢?哪怕能给人讲出一点最深刻的一点,也是输出的开始。

记得在看《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中,我收获最大的一点就是,想要有输出,必须有大量的输入,输出永远<输入。

而且在输入跟输出之间,通常存在一个“沉默期”,也就是要经历新知识构建到已有体系的过程。如果处在沉默期,不妨给自己时间。

2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多少时候,觉得学习一个新事物,差不多就行了,以后又不靠它吃饭,对吧?

于是,各种过程差不多,结果就差得很多。

比如,大家都会的PPT。

很多人的PPT丑得自己都想Cry(其实我想说是我的,不过看到自己最近在进步,所以我决定放自己一马,哈哈^-^)。

别人通过大量反复练习实践、深挖各个模块的功能,配合使用,光靠卖模板一年都能卖到近71万。这个别人自称是个网黄,叫阿文。

你有没有哪项技能是不同人都在称赞的?比如说与人沟通的能力,比如处理数据的能力,或者资源整合的能力。

好好地去找找自己身上的两点,想办法把长板加长,再加长,直到超越99%的人群,这个就是核心竞争力啦。

3

在《哪来的天才——练习中的平凡与伟大》一书中提到:刻意练习是为了提高绩效而设计出来的。

1. 首先清晰需要改善的元素,然后再集中练习去提升它们。

2. 刻意练习可以重复很多次。

心理学上,把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3个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舒适区中,我们过得得心应手,舒服的不想动弹。如果你感觉自己最近的工作、生活都没有什么挑战了,不妨给自己找一些事情来做,学些新东西。

舒适不会让我们进步。要知道,在现在的社会,不进步就是在退步啊。毕竟,连卖菜的大爷都知道去学习用微信收款啦,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

学习区是我们能力未到,但是垫垫脚、努把力还是可以到达的区域。《哪来的天才》中,就建议我们在学习区选择合理高强度的活动,大量重复练习。

学习区里,很多都是我们工作生活中可能用到,却又不乏新颖的事物。在这个区域中,去学习,可以充分地锻炼和挑战自己,通过高效率地学习,不断地获得自信。

恐慌区是那些哪怕我们蹦跶,暂时也很难企及的区域。在这个区域我们会恐慌、不安,学习没有自信,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如果想要成长,一下子给自己定个超乎能力范围很多的目标,结果可想而知。比如说目前辞职在家的我,给自己明年定一个小目标“先赚一个亿”。那不是目标,是笑话。

只有通过学习区不断的学习成长,把原来的学习区变成舒适区,再探出脚去走原来的恐慌区(精进后的“学习区”)。如此往复,不断扩大自己的认知领域和知识范围。

毕竟,最好的成长方法的一个中心原则“不断延伸个人现有的能力”。

3.对结果的反馈是可持续得到的。

4.这是非常费神的。

一天练习4-5个小时是上限,每段练习60-90分钟

5.这并没有什么乐趣:练习很艰难

刻意练习的关键词在于“被设计”。

4

尽管,我选择写作作为阶段目标时,没有看到《刻意练习》,《哪有什么天才》。

但是误打误撞,发现以写作作为目标,还是挺符合刻意练习的要求的

比如,我觉察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那就是我目前要改进的目标之一。所以你可能也注意到了,我尽量在用1,2,3之类的,把一些感悟整理出来。

通过观察、总结、模仿经典书籍的结构脉络,尽量把一些相对不好理解的内容,通过导图、手绘、PPT等方式,也能够更好地帮助自己和别人去理解。

藉由图形和文字的表达,左右脑协同干活,确实感觉好了不少。

当然,如果您有更好的练习方法或者可以给我的改进建议,请随时不吝赐教哦。

我之所以选择写作作为目标,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写作的结果能够看到反馈,比如各个平台的阅读、转发、点赞等等。

费神就甭提啦,真心比上班还累啊。

还好,我有个榜样。

米国人民天天能在money上看到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通过这样的刻意练习,成为被人称赞的“美国第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哒。

幻想自己身披“作家”光环,一堆人等着签名,我不禁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先练练签名……好吧,我知道,又在做梦啦^-^不过,谁知道呢,说不定哪天写着写着就真的人品爆发咧。

肿么样,现在的你,是不是也对写作蠢蠢欲动了呢?

5

如果你在想着周围那么多的学霸,媒体报道了多少天才,想着跟他们的距离,望而止步。那么,你就放弃了自己成为“天才”的机会。

要知道,其中很多人,其实在一开始也不是出类拔萃的。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只要一直一直努力往前跑,总有一天,会甩出路边的吃瓜群众十万八千里。你可以选择路边吃瓜,更可以选择边跑边欣赏更多的美景:

1. 找到自己的长处,和其中可以改善的元素。不断的去刻意练习、提高。你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天才”。

2. 跳出舒适区,垫垫脚,去够更广的未来。

我是“牛牛的Annie”。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谢谢!

✦✦✦✦✦✦✦✦✦✦✦✦✦✦✦✦✦✦✦✦

【主要参考信息】

参考书:《哪来的天才——练习中的平凡与伟大》

作者:杰夫.科尔文

译者:张磊

出版:中信出版社

ISBN:9 787508 616681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