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快速读完的书是《世纪敦煌》和《脱口秀工作手册》,先把遇到的几个知识点记录下来,最简单得到答案的方法是求助文心一言,就直接贴结果:
什么是得眼林
维摩诘居士是谁(不查一下会与王维混淆),乐僔是谁
什么是止观
什么是心流
有一组问题不同——什么是降魔变,什么是经变画,经变的“变“字作何解?AI的答案明显不完全对,但后一个问题,是AI提示我这样问的,进化了哟,至于“变”字的解释,向更专业的老师提问,轻松解决,很开心。
再来说说书的事,《清风卷帘海棠红》从孔网买回来了,读了完,好好收起来;《针尖蜜》决定不买,内容印象深刻,不用买了。《美国科技衰退了吗》《这个世界会好吗》找免费资源下载过2次,确实记忆有点断片,可能得来太容易,要勤整理文档,也要制定和执行明确的计划,来避免藏而不读。《中国风》实在来不及看,直接还了,因之不在百部书单中,没必要纠结,以后有闲空再看也可以,换成《大学进化论》,这样现在卡上还是10本借满,除《出版学基础》《情报与智库》,其余8本就是寒假要完成的了。其实《脱口秀工作手册》已经看完,记忆深刻的点是作者说的:取法其上的其中,(创作)不可以取法其中,整本书文字不多,直白但不浅近,作者聊到了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科斯、聊到了尼尔·盖曼(作品《美国众神》),很多思考富有启发性,文字也透出真诚,希望脱口秀这个行业能调整出来吧。
近来读书越发突出的感受就是:读一本书,会带出一串书单。比如,再读《时光之城》,发现作者笔下有荣格,读《开场:女性学者访谈》会发现每位学者的研究、知识构成中都带着很多书籍,就是去听两节思政课,同事们也都提一下《资本论》《共产党宣言》,而我很多时候的问题是,书名都知道,内容还真没怎么读过,这不是假学?面对更高的工作要求,真学会更有底气。有些东西是越不过去的,未来对自己的要求是读完要总结思维导图、部分文字做摘录、融会贯通到工作当中。
最后是本周最重要的事,没在计划中,却很有收获。出了趟差,满足了去其他高校馆学习交流的心愿,当然去一趟是不够的,有机会再争取吧,见到的和实际工作所需的差距很大,但是,学到的一定不会白费,每一点认知的增长都是积累,行业顶尖人才怎么做事、大局观什么样、前沿实际什么样,出去了才有机会看到,周一可另写一份书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