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词话》是受到自己在读的《傅雷家书》的启发,傅雷先生对这本书给与了高度评价,这便激发了我的兴趣。在没有拿到这本书之前,对这本书知之甚少,以为是一本诗词集,拿到此书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为自己的知识浅薄和孤陋寡闻而惭愧,同时又发现自己严重忽略了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对诗词的认知程度仅仅停留在青少年读书阶段,后期几乎没有太大的进步,这样的情况想读懂这本书是不易的,缺失这么多的前提条件还读吗?答案是肯定的,正是因为缺少才需要加强,于是让自己静下心来把它读完。
先让我们认识一下作者王国维吧。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浙江海宁人,出生于中小地主家庭,15岁考中秀才,23岁时前往日本留学,但不久因病回国,后在苏州师范学校任教,30岁时老师推荐到北京任学部(教育部)总务司行走,兼图书馆编译,1911—1916年流亡日本,归国后应犹太富商之聘,编辑《学术丛编》,1921年应邀任北京大学国学门导师,1923年有人举荐被溥仪征召为南书房行走,成为溥仪的文学侍从之臣。1925年被聘为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年6月2日,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终年五十岁。他是中国近代重要的史学家、美学和文艺理论家,他生前所著《人间词话》是一部重要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王国维在五十岁的时候选择自杀?王国维幼年接受的是封建传统文化教育,青年时代受进步思想及留学海外的影响,赞成维新变法,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努力学习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他把西方美学和文艺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思想融合起来,把西方哲学的逻辑思辨方法与乾嘉学派的考据方向结合起来,进行美学和文艺理论进行研究,他实事求是,精湛缜密,因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成为蜚声中外的著名学者。由于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长期思想苦闷,生活困顿,又因中年丧子等的刺激,最终导致昆明湖悲剧。他的才华和卓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施展,实令人惋惜。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但词学理论却大盛于清朝。清代词论,分宗立派,名家辈出。而《人间词话》以其见解新颖,理论独到,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推崇。
《人间词话》主要有四个特点:第一,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真景物与真感情应该融为一体,做到“意境两忘,物我一体”,这就是境界的基本涵义。第二,既继承了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某些观点,熔中西思想为一炉。在中国古代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底蕴丰厚的宋词,是王国维理论思维灵感的源泉,而西方的美学及文艺理论观点又让王国维的理论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境界说就是受到尼采、叔本华等哲学家思想的启示,而王国维将这两种文艺理论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中国近代文艺理论界首屈一指,得到各界的赞扬和高度评价。第三,不被传统的词学理论所束缚,敢于创新,自成一家。他标举境界,探本溯源,力图揭示艺术创作的真谛。他博采东西、高屋建瓴、畅述己见,自成体系,却是高出其他晚清词论家一头。第四,能够运用朴素的辩证方法进行论证,增加了理论深度。
以上是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及涵义,而本书中又穿插了多首我们熟知的和陌生的宋词,增加了这本书的趣味性,而对王国维的近于文言文的理论也附上详尽而清晰的翻译,让我们能够很容易去理解。
读此书,我最大的遗憾是读宋词太少,对作者理论的理解不能和宋词对上号,所以好好用心的读一读唐诗宋词也是我2020年的一个读书计划,虽然读的不多,但我却非常喜欢,偌大世界只有中国才有的古诗词,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是思想的精粹。当我认真地读过三百篇诗词,我想再重新读这本《人间词话》,那时我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样的。